[实用新型]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36596.0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99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姜英格;王传栋;吴德中;郭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F17D3/01;F17D5/00;F16K1/36;F16K1/32;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100 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油 卸车 油气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和油气回收组件,所述卸车组件包括卸车支管、卸车汇油管、零位罐和油箱,所述卸车支管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与零位罐连接,所述油箱与卸车支管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包括油气回收支管和油气回收汇总管,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连接,所述卸车支管与油气回收支管通过油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0.1KPA,从而把卸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回收,经处置后达标排放,消除卸车过程中的环保异味,本实用新型环保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原油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原油气体主要包括VOCs、硫化氢还有水分及少量的硫醇类、硫醚类物质,通常都具有刺激性气味。硫化物气体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吸入低浓度蒸汽时可引起头疼、恶心,吸入高浓度的蒸汽时则可引起呼吸麻痹致死。
单呼阀充分利用油罐本身的承压能力来减少油蒸气排放,其原理是利用阀盘的重量来控制油罐的呼气正压和吸气负压。用阀盘的重量来控制油罐的呼气正压和吸气负压。当罐内气体的压力在机械呼吸阀的控制压力范围之内时,呼吸阀不动作,保持油罐的密闭性;当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升高,达到呼吸阀的控制正压时,压力阀被顶开,气体从罐内逸出,使罐内压力不在继续增高。
现大部分化工厂区原油卸车台仍沿用旧工艺,包括卸油口、水分测试仪、检查口,卸油主管、缓冲罐组成。卸车过程中速度较快,造成卸油主管内大量气体集聚,气体从卸油口及检查口密封处逸散到现场,造成环境污染及形成安全隐患。通过环境检测数值发现,在正常卸车时逸散出的可燃气体浓度超过100000PPM,而静置不卸车时因温度升高逸散出的可燃气浓度超过2000PP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和油气回收组件,所述卸车组件包括卸车支管、卸车汇油管、零位罐和油箱,所述卸车支管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与零位罐连接,所述油箱与卸车支管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包括油气回收支管和油气回收汇总管,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连接,所述卸车支管与油气回收支管通过油箱连接,油气通过油气回收支管并入油气回收汇总管,油气回收汇总管时刻保持-0.3KPA压力,单呼阀及阻火器压降在0.2KPA,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0.1KPA。
进一步的,所述卸车支管上依次设有蝶阀、泄压阀和计量泵。
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回收汇总管依次连接电液动闸阀、第二阻火器和第二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取样口。
进一步的,所述单呼阀包括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盖的中轴处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阀片所述连接槽内还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阀盖连接,另一端与阀杆顶部连接,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呼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呼出管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阀盖下端面与阀体顶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底部设置阀座,阀座与地面螺栓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油气通过油气回收支管并入油气回收汇总管,油气回收汇总管时刻保持-0.3KPA压力,单呼阀及阻火器压降在0.2KPA,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0.1KPA,从而把卸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回收,经处置后达标排放,消除卸车过程中的环保异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6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