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栓结构及具有其的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25989.9 | 申请日: | 202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7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菁;张露露;梁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孙明明 |
地址: | 21501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具有 配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凝栓结构及具有其的配合装置,该凝栓结构包括输送件、附栓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其中该该附栓件在受外力的作用后,其具有收拢在输送腔体内的收拢状态和从该输送腔体内释放出的释放状态,将第一导电件的远端与附栓件的近端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附栓件、第二导电件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与电源相导通后,能够形成导通的电流回路,实现了凝栓结构形成闭合回路的效果,不需要通过人体穿刺做负极,而通电后的附栓件带正电,产生正电场,吸引带有负电荷的血液电泳,以此在附栓件周围迅速形成血栓,缩短治疗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凝栓结构及具有其的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一般是在患者体内介入一根微导管,通过输送装置将栓塞物质沿微导管置入动脉瘤的瘤腔内部,在瘤腔内致栓,减少动脉瘤内的血流,从而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弹簧圈电凝装置,参见图1和图2,其至少包括输送钢管和微导管,该输送钢管通过微导管将解脱部24、弹簧圈25和电凝丝26输送至血管内的病变部位,将输送钢管1的近端插入外部电源的供电口内,打开电源的开关,解脱部24与阴极弹簧22通过血液中的电解质将正极通路和负极通路导通,形成低电阻回路,电凝丝26发生电解反应释放出铁离子,铁离子与血液内的蛋白质发生聚沉反应形成血栓,同时解脱部24发生电化学反应溶解断裂,将弹簧圈25与输送杆进行分离,实现对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但是该弹簧圈电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脉瘤中动脉瘤处的血流速度较快,当电凝丝26电离出亚铁离子后,血流将亚铁离子从动脉瘤腔中冲出到血管中,使得亚铁离子难以稳定集中在动脉瘤腔中,因此动脉瘤腔内的亚铁离子数量会较少,很难在动脉瘤腔内快速的形成稳定的血栓,同时游离的亚铁离子可能会游离到微导管中,在微导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堵塞微导管,甚至游离至血液中,在血液中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圈电凝装置中,由于动脉瘤中动脉瘤处的血流速度较快,当电凝丝电离出亚铁离子后,血流将亚铁离子从动脉瘤腔中冲出到血管中,使得亚铁离子难以稳定集中在动脉瘤腔中,因此动脉瘤腔内的亚铁离子数量会较少,很难在动脉瘤腔内快速的形成稳定的血栓,同时游离的亚铁离子可能会游离到微导管中,在微导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堵塞微导管,甚至游离至血液中,在血液中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的情况发生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凝栓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凝装置、释放系统。
一种凝栓结构,包括:输送件,其具有两端呈开口的输送腔体,所述输送腔体供第一导电件适于伸入且沿其轴向方向移动;附栓件,受外力的作用,所述附栓件具有收拢在所述输送腔体内的收拢状态和从所述输送腔体内释放出的释放状态;第一导电件,与所述输送腔体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远端适于与所述附栓件的近端连接,将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近端适于与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受外力的带动下,所述第一导电件适于推动所述附栓件由收拢状态切换到释放状态;第二导电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轴向方向适于绕设在其外周面上,且其远端适于延长到所述输送件的远端外,所述第二导电件的近端适于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在所述释放状态下,凝栓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附栓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相连通以与所述电源相导通的导通状态,以在病变部位处形成血栓,且所述附栓件上适于附着血栓。
可选地,上述凝栓结构中,所述第二导电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轴向绕设以形成具有间隙的加强层;
还包括保护本体,所述保护本体适于填充在所述加强层的间隙内并包裹所有所述输送件的本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本体,且避开第二导电件的延长段上面向第一导线件的外壁面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导电件上朝向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外壁面适于裸露于所述保护本体外。
可选地,上述凝栓结构中,所述输送件的远端壁厚具有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的收缩段和与所述收缩段的近端平滑过渡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的壁厚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25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防疫通道消毒机
- 下一篇:一种投影仪电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