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33419.4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弘港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02 | 分类号: | H02K33/02;H02K1/3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地址: | 24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对称 驱动 微型 振动器 | ||
涉及微型振动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包括定子、振子和盖板,所述定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壁设置有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内壁两侧设置有线圈;所述振子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配重块和弹片,两个所述弹片与所述配重块的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配重块两侧开设的凹槽中镶嵌有磁钢;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脉动直流(PWM)或正弦波电流驱动,替代游戏手柄、电竞外设、VR头盔上的直流偏心振动马达,弥补其冲击力不足及响应延迟的缺陷,同时本发明亦可满足汽车行业新兴的振动反馈功能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振动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
背景技术
在游戏手柄、电竞外设、VR头盔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直流偏心振动马达提供振感。
但是,由于传统的直流偏心振动马达其体积大、冲击力小、响应延迟的缺陷,无法实现与场景同步的沉浸式体验,从而会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以解决传统的直流偏心振动马达其体积大、冲击力小、响应延迟的缺陷,无法实现与场景同步的沉浸式体验,从而会影响使用者体验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包括:
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壁设置有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内壁两侧设置有线圈;
振子,所述振子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设置有配重块和弹片,两个所述弹片与所述配重块的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配重块两侧开设的凹槽中镶嵌有磁钢;
盖板;
其中,所述振子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底座中,所述盖板与底座对扣后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振子还包括内焊接片和外焊接片,所述弹片一端与所述内焊接片叠合后焊接在所述配重块上下两端,所述弹片另一端与所述外焊接片叠合后焊接在所述固定框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磁钢与线圈正对设置,且两者间保留一定的气隙。
优选的,所述弹片采用“7”字型结构,且两个所述弹片呈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磁钢沿中线分成两部分,且该两部分的充磁方向互为反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脉动直流(PWM)或正弦波电流驱动,替代游戏手柄、电竞外设、VR头盔上的直流偏心振动马达,弥补其冲击力不足及响应延迟的缺陷,同时本发明亦可满足汽车行业新兴的振动反馈功能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内部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内部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总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侧对称驱动微型振动器的振动原理示意图。
图中:10-定子;11-底座;12-柔性线路板;13-线圈;20-振子;21-配重块;22-弹片;23-内焊接片;24-固定框;25-外焊接片;26-磁钢;3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弘港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市弘港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334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成像仪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及检测设备
- 下一篇:新型牵引型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