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及气密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50908.0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56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声文;黄宁;李玉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彭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检测 辅助 工装 气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及气密检测设备,该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包括进气管、塞头、堵塞转接头以及固定装置,堵塞转接头分别与进气管和塞头连接;塞头包括杆体,杆体远离堵塞转接头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槽,杆体中部向外延伸有翻边,翻边侧面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杆体沿轴向方向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一端与堵塞转接头适配另一端向杆体侧面延伸有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排气孔位于杆体侧面且在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之间。气密检测设备包括上述密封检测辅助工装。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检测辅助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使得常规的气密检测仪可以对减速器外壳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及气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日渐提升,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成为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纯电动汽车大多采用驱动电机匹配一级减速器的新型动力系统,取代了传统燃油汽车以内燃机和变速箱为核心的动力总成。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质量和市场认可面临日益激烈的挑战,减速器零件的制造精度、装配可靠性要求,对零件密封性的检测成为保证汽车整体质量的关键,常用的密封性检测方法有气密性检测和液密性检测。
油封是密封零件,一般功能是防止减速箱内部油渗出到空气侧,减速器壳体内通常设有油封来保证减速器内的气密性,所以需要对减速器内的油封进行气密性检测。
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上通过气密检测仪来对装置和零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然而气密检测仪的检测接口是常规设计,无法与减速器外壳进行密封连接,因此需要一种气密性检测辅助设备分别与气密检测仪和减速外壳进行密封连接,使得常规的气密检测仪可以对减速器外壳进行气密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使得常规的气密检测仪可以对减速器外壳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包括进气管,用于连接气密检测仪;塞头,用于连接减速器壳体;堵塞转接头,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塞头连接;固定装置,套设在所述塞头上,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塞头固定在所述减速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塞头包括杆体,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堵塞转接头一侧设有一圈第一密封槽,所述杆体中部向外延伸有一圈翻边,所述翻边侧面设有一圈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所述杆体沿轴向方向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与所述堵塞转接头适配另一端向所述杆体侧面延伸有排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杆体侧面且在所述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之间。
上述密封检测辅助工装,通过堵塞转接头分别与进气管和塞头连接构成密封检测辅助工装的主体结构,其中塞头包括了杆体,杆体中部设有一圈翻边,翻边上设有第二密封槽,杆体远离堵塞转接头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槽,杆体轴线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沿杆体侧壁延伸有排气孔,排气孔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之间;使用时气密检测仪与进气管连接,并向进气管内输入气体,气体沿着进气管经过堵塞转接头至塞头的通气孔内,由于通过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圈使得塞头与减速器壳体密封连接,所以进入到通气孔内的气体再经过排气孔进入减速器壳体内的油封位置处且气体不会排出,由于气密检测仪一直向减速器壳体内输入气体,因此需要固定装置将密封检测辅助工装固定在减速器壳体上,防止因为塞头与减速器壳体连接处的气压过大导致两者间的连接中断,然后开启气密检测仪的检测功能,实现气密检测仪对减速器壳体的油封的气密性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里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密封检测辅助工装使得常规的气密检测仪可以对减速器外壳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检测辅助工装,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未经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50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载高速的桁架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气帘密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