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84959.5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3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罗慧平;吴志昌;曹旭林;叶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科智美家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00 | 分类号: | A47C3/00;A47C7/00;A47C7/02;A47C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3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组装 座椅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属于座椅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椅背和椅座,椅座上设置有底盘装置,底盘装置包括尾板,尾板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椅背与尾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板,连接板面向尾板的一端凸设有插接板,插接板插接于安装槽内,且插接板与尾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本申请改善了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坐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座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就出现了椅背和底盘分离式的座椅,而为了提高此种座椅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装配更加简便快捷的连接结构。
相关技术中,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的连接结构是让椅背单面接触底盘尾板,再通过螺丝将二者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受力件主要是螺丝,可靠性较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连接不稳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组装的座椅,包括椅背和椅座,所述椅座上设置有底盘装置,所述底盘装置包括尾板,所述尾板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椅背与尾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面向尾板的一端凸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插接于安装槽内,且所述插接板与尾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椅在组装时,人们手持椅背,将椅背连接板上的插接板插接到尾板上的安装槽中,然后再用连接件将插接板与尾板进行连接,即完成椅背和尾板的连接;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的连接结构是让椅背单面接触底盘尾板,再通过螺丝将二者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受力件主要是螺丝,可靠性较差;本申请中一个人即可完成座椅的组装,人们通过将插接板插接于安装槽内,安装槽将插接板进行包裹,且安装槽能够对插接板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撑作用,此时,人们能够不再用手扶着椅背,椅背依旧稳定的被卡接在尾板的安装槽中,然后人们再使用连接件将插接板与尾板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一个人能够将椅背和尾板简单快捷的进行组装,且插接板与安装槽内壁接触面积更大,尾板、椅背承受大部分力,增大了受力点,因此改善了座椅椅背和底盘尾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插接板上开有若干数量的安装孔,所述插接板上具有轴线,所述轴线与插接板插接于尾板的安装方向垂直,各所述安装孔沿着轴线依次交错设置;所述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尾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次交错设置的安装孔,能够使得整个插接板受力更加稳定,有效地提高了插接板与尾板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插接板上沿着靠近尾板的方向设置有若干数量的导向柱,各所述导向柱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尾板的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一方面在插接板安装于安装槽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人们坐在椅座上向后靠时,插接板尾端受力更大,本申请采用导向柱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尾板的方向依次增大,以使导向柱能够更先与安装槽上底壁抵接,从而减轻了插接板尾端的受力力度,进而增长了插接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尾板包括第一尾板和第二尾板,所述第一尾板铰接设置于第二尾板上,第二尾板远离椅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升降气杆,所述升降气杆远离第二尾板的一端连接有椅脚;所述第一尾板和第二尾板中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内的弹片组件,所述弹片组件包括支撑块以及弹片,所述支撑块滑移设置于安装腔的底壁上,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尾板上,另一端向靠近第一尾板的方向延伸且滑移抵接于第一尾板的上底壁上,且所述弹片面向安装腔底壁的一侧与支撑块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科智美家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科智美家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84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一体化混凝反应沉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废焚烧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