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腕踝针进针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49748.5 | 申请日: | 202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43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0;A61N1/3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本红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腕踝针 进针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踝针进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连接片,所述插管和连接片均采用金属制成,所述连接片一端与插管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管一端封闭,所述插管内孔的直径等于针灸针针柄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不易脱落、留置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腕踝针进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腕踝针疗法是指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在针刺脚踝部位时,由于针灸针接近平行浅刺,医生很难把握其最小角度,因此,导致进针很难达到要求。
并且,目前,腕踝针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心曙教授在电刺激疗法基础之上,受耳针和体针的启发,根据经络学说及经过近十余年临床探索于1975年创立。经相关临床实践可知,腕踝针疗法可治疗各种痛症,尤其是急性疼痛。该装置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常备止痛装置。
传统的腕踝针属于有创操作,且对操作手法要求相对较高,操作不当可能误伤血管及组织,甚至由于汗液或水导致局部感染,金属针留置后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可能出现变形或折断,还存在针刺的恐惧心理等风险和弊端。电刺激装置虽然能将电流脉冲信号通过电极片传到患者的理疗部位,模拟腕踝针针刺功效,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腕踝部治疗部位本身面积较小,并不是规整的平面,且穴位分布集中,因此使用常规的电极片时,常因贴附位置不准确,造成治疗不精准,效果欠佳;且常规的电极片贴附后容易脱落,令使用者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不易脱落、留置方便、稳定性高的腕踝针进针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腕踝针进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连接片,所述插管和连接片均采用金属制成,所述连接片一端与插管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管一端封闭,所述插管内孔的直径等于针灸针针柄的直径,以利于通过插管固定插接针灸针针柄,手持连接片即可行皮下接近平行浅刺,达到操作方便快捷、不易脱落、留置方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设有电极夹持部,所述电极夹持部采用金属制成,所述连接片另一端与电极夹持部固定连接,以达到进针后将电极与夹持电极夹持部连接,即可实现电极传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插管、连接片和电极夹持部采用金属银或铜制成,以进一步提高电极的传导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插管另一端设有向外扩展的喇叭形导向筒,以达到方便快速插接针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插管的侧壁设有张紧槽,所述张紧槽轴向向插接端延伸,所述张紧槽与插管内孔相连通,以达到针灸针针柄插接张紧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极夹持部的厚度大于连接片,以达到夹持稳定,不易脱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不易脱落、留置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插管1、连接片2、电极夹持部3、导向筒4、张紧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医院),未经威海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49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心螺纹棒混合芯子
- 下一篇:一种大蒜烘干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