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供热二网平衡的管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50911.X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96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军;杨兵;张旭;傅真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瑞纳智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供热 平衡 管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供热二网平衡的管路装置,包括与楼栋单元的供水口连通的供水管路组件,以及与楼栋单元的出水口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所述供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入口阀门、过滤器、超声波热量表和第一出口阀门,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入口阀门、平衡阀和第二出口阀门,其中超声波热量表将采集的供水参数传至上位平台,所述平衡阀能够接收上位平台的指令进行阀门开度调节并反馈上位平台。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式的管路组件可以减少现场各种设备组合后的调试工作,并且能够实现工厂的批量化生产;超声波热量表和平衡阀与上位平台的连接控制,可以更好的实现楼栋单元间的水力失衡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管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供热二网平衡的管路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管网系统中二次侧供热失衡是造成供热能耗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二次侧管网在建设初期的水力计算与管网负荷设计是多么的仔细和完善,都不能在供热实际运行中彻底解决二网环路的水力平衡问题,即某些环路的阻力过小时,这些环路的实际流量就将超过设计流量,由于总的流量一定,则环路其他部分就达不到设定流量,就会出现冷热不均。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系统建设的施工和材料设备会与设计存在偏差;二、热网的动态调节会造成热网的水力失调,尤其是在实施热计量改造之后,彻底打破了原有二次网相对静态的运行环境;三、系统接带负荷面积逐年发生变化,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针对集中供暖二次侧楼栋单元间水力失衡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管路上增加手动调节阀或自动调节平衡阀,以及一些热量表、阀门等不同的组合方式,这些组件都是各自独立采购,需要现场根据使用环境进行组合使用,不同的组合、不同产品功能,调节的难易度、准确性很难保证,现有技术将超声波热量表放在了回水管路,不能计量管网漏水、失水的流量;另外,采用手动调节平衡阀,平衡调节难度大,准确性低,不能实现实时自动调节的效果。另外,由于是各自分散的组件,散件现场安装给施工和管理带来质量的不确定和成本的增加,也不能形成标准化,不能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在集中供暖楼栋单元间实现水力平衡调节的管路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供热二网平衡的管路装置,包括与楼栋单元的供水口连通的供水管路组件,以及与楼栋单元的出水口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所述供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入口阀门、过滤器、超声波热量表和第一出口阀门,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入口阀门、平衡阀和第二出口阀门,其中超声波热量表将采集的供水参数传至上位平台,所述平衡阀能够接收上位平台的指令进行阀门开度调节并反馈上位平台。
为了便于现场检修排水,本实用新型在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组件和第二排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入口阀门与过滤器之间连通有第一直管,该第一直管上开设有第一排水组件,所述第二入口阀门与平衡阀之间连通有第二直管,该第二直管上开设有第二排水组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供水口处的多种检测和调节设备集成在一个供水管路组件中,也将出水口处的多种检测和调节设备集成在一个回水管路组件中,这样可以减少现场各种设备组合后的调试工作,并且能够实现工厂的批量化生产,降低现场施工和管理的难度;超声波热量表和平衡阀与上位平台的连接控制,可以更好的实现楼栋单元间的水力失衡调节,对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功能进行完善、集成,做成功能全、调节效果好的模块化装置,提高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管路装置是用于对楼栋单元进出口管路调节的装置,其中楼栋单元属于供热系统的二次侧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瑞纳智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瑞纳智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50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