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96387.X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0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任兴亮;何剑甲;郎泽俊;刘康;周玖利;王琦;余文兵;郭伟祥;王家炜;刘文博;曹勤涛;李健;李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G01C15/08;G02B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刘翠霞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梁 线型 控制 倒挂 自动 旋转 棱镜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包括刻度尺,刻度尺上设有滑动的限位器,刻度尺的一端设有旋转对中装置,旋转对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转动的转动架,转动架底部设有转动的支架,支架底端设有棱镜。使用该装置,由原来钢梁阶段性顶推完成需多次往返桥面测量作业,缩减为一次安装测量作业,实现前端无需司镜人员,大大减少了测量前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规避了测量人员临边作业的风险,有效的提高了测量作业的安全性;有效的解决了通视条件受限问题,测量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地形,结合角度及距离要求选择自由设站的方法,对钢梁顶推过程线型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大跨度上部结构施工一般钢梁是工程中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在钢梁施工过程中顶推法应用较为广泛。在进行顶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测量钢梁行走姿态;传统测量方法是在钢梁顶面根据测点位置设置测量定位孔,待一段顶推行程结束后,测量人员则需携带对中杆返回桥面进行测量监测。此测量方法,需测量人员反复往返桥面,测量工作效率低;如通视条件受限对测量仪器设站位置要求高,同时增大测量人员安全风险,且在顶推过程无法对钢梁姿态进行实时监测。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测量放样的工作效率、保障测量人员作业的安全、实时掌握钢梁在顶推行走过程姿态。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解决测量人员需反复往返桥面,测量效率低,增大测量人员安全风险,在顶推过程无法对钢梁姿态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钢梁顶推线型控制倒挂式自动旋转棱镜测量装置,包括刻度尺,刻度尺上设有滑动的限位器,刻度尺的一端设有旋转对中装置,旋转对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转动的转动架,转动架底部设有转动的支架,支架底端设有棱镜。
优选的方案中,刻度尺底部设有多个磁铁,磁铁用于吸紧抵靠在钢梁上。
优选的方案中,刻度尺上设有刻度条,限位器上设有凹槽,刻度尺贯穿限位器上的凹槽,限位器一侧抵靠在钢梁的端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转动架包括转轴,外壳上设有铰接孔,转轴抵靠在铰接孔上,转轴底部设有中空柱,中空柱上设有内环槽,转轴与中空柱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外壳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方案中,中空柱上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支架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优选的方案中,支架包括顶板,顶板为圆柱板,顶板抵靠在内环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测量装置有结构简单、现场使用操作方便等优点;使用该装置测量人员无需多次往返桥面,棱镜能够圆周方位进行左右360°转动,相对于转轴70°旋转,受通视条件影响极小。此装置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测量作业的工作效率,规避了人员的安全风险,且一次安装能实时监测钢梁在行走过程走向。
在钢梁施工顶推过程中,通过使用该装置,有效的减少了测量放样的工作量,缩短了工作时间;而且规避了以往测量人员反复攀爬桥面作业的内容,不仅解决了有限作业面受限问题同时从安全方面也得到了可靠保障。其次,测量观测人员可以根据控制点位置、前后视条件选择后视定向或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法进行放样。
在进行钢梁施工顶推过程中;采用该装置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测量工作效率、保障了测量人员的安全,同时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测量人员能更灵活的选择测量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963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