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09950.2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7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升;黄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成艳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莫成龙 |
地址: | 562306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活体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属于昆虫采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昆虫诱捕器对实蝇类、食心虫类昆虫诱集效果差的问题。该采集装置包括进虫通道,所述的进虫通道外套设有用于收集活体成虫的集虫器,所述的集虫器开口端螺纹连接有连接器,所述的进虫通道活动插接在连接器内,所述的连接器的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承料器,所述的承料器上端开设有穿行口,所述的穿行口与连接器连通,所述的承料器外围设有与其连接的诱导罩,所述的诱导罩为上窄下宽的形状布置,所述的诱导罩底部设有下挡板,所述的下挡板上开设有进虫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根据昆虫的飞行特性,有效的采集昆虫活体,具有重复利用、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的生存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农作物免受危害的目的。
如专利号为CN206181967U公开了一种实蝇类昆虫诱捕器,采用柑橘外形和食物诱集的方式进行实蝇类害虫诱集,虽然能诱集害虫,但是该诱捕装置具有以下不足:1、产品只能一次性使用,持续投入成本过高,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该诱捕器需要涂上粘虫胶使用,而粘虫涂胶工艺需要加热到120℃以上,给产品制造带来困难;3、该诱捕器诱集到的实蝇被粘虫胶粘住后很快死亡,进一步实验研究价值大大降低,因此,亟需一种可高效采集昆虫活体的装置,以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根据昆虫的飞行特性,有效的采集昆虫活体,具有使用方便、重复利用、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昆虫活体采集装置,包括进虫通道,所述的进虫通道外套设有用于收集活体成虫的集虫器,所述的集虫器开口端螺纹连接有连接器,所述的进虫通道活动插接在连接器内,所述的连接器的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承料器,所述的承料器上端开设有穿行口,所述的穿行口与连接器连通,所述的承料器外围设有与其连接的诱导罩,所述的诱导罩为上窄下宽的形状布置,所述的诱导罩底部设有下挡板,所述的下挡板上开设有进虫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进虫通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通孔呈线性排列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虫通道上端设有进虫口,所述的进虫口直径小于进虫通道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虫器顶部开设有天敌逃逸口,所述的天敌逃逸口宽度小于进虫口的直径,所述的天敌逃逸口边长为1.5mm~2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虫器包括圆形筒和锥形筒,所述的锥形筒呈上宽下窄布置,所述的锥形筒上端与圆形筒连接,所述的锥形筒下端与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器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的锥形筒下端设有螺纹筒,所述的螺纹筒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虫器顶端中间位置设有悬挂钩。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成艳,未经黄成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09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OB光源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挡位可拆卸锅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