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14350.5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10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陆逢;刘爱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宏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B62D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汤博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衬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壁厚为2‑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为耐磨工程塑料。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耐磨工程塑料作为第一耐磨层,使转向节衬套整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由于塑料本身密度小,质量轻,在替代金属转向节衬套的同时,具有较轻的质量,可实现轻量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节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衬套是汽车转向节的重要组件,主要用来降低主轴的摩擦,是转向动作平稳,顺利的进行。目前转向节轴套都是采用钢+铜的形式制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现有技术中,1)如果采用钢+铜的方法,先进行失心铸造外圈,然后通过将铜耐磨层热压入钢圈中,关键尺寸通过机械加工成成品,流程长,能耗高,2)采用钣金卷绕的方法成型外圈,同理压入内圈。产品手工生产成分较大,品质无法保证,质量不均一,生产效率低,成本高。3)转向节衬套产品长期接触润滑油,泥沙等,容易受到电池效应影响,容易腐蚀从而导致产品功能失效。大型号的转向节衬套产品重量较重,生产、装配,运输都比较麻烦,迫切需要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及转向节,以替代传统衬套需要增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衬套,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壁厚为2-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为耐磨工程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层内径为10-70mm。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轴向长度为45-70mm。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外径为13-75mm。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二耐磨层,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第一耐磨层贴合,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第一耐磨层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油墨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衬套还包括第三耐磨层,所述第三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贴合,所述第三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贴合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油墨层,所述第一油墨层、第二油墨层为不同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转向节衬套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设有转向槽,所述转向节衬套粘接于转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耐磨工程塑料作为第一耐磨层,使转向节衬套整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由于塑料本身密度小,质量轻,在替代金属转向节衬套的同时,具有较轻的质量,可实现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图。
1、第一耐磨层;2、第二耐磨层;3、第三耐磨层;4、第一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向节衬套,如图1所示,所述转向节衬套至少内侧设有第一耐磨层1,所述第一耐磨层1壁厚为2-10mm,所述第一耐磨层1为耐磨工程塑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耐磨层1内径为10-70mm。
可选的,所述转向节衬套轴向长度为45-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宏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海宏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14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