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拘束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34495.1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42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朱力;贾峰;杨亦双;杨庆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15;H01M50/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汪喆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拘束 电池 | ||
本申请涉及铝壳电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拘束的电池,包括极芯、第一夹紧板件、第二夹紧板件及弹性构件,第一夹紧板件设置于极芯的一侧,第二夹紧板件设置于极芯的相对的另一侧,且第一夹紧板件与第二夹紧板件通过弹性构件相连接。可见,利用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夹紧板件和第二夹紧板件能够夹紧中间的极芯,也即对铝壳电芯内部的极芯施加预紧力,使得极芯时刻处于被拘束的状态,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在铝外壳外施加压力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铝壳电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拘束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不同于软包电池,其外表面为铝塑膜,可以直接对内部极芯进行施压,而针对方形铝壳电芯而言,由于铝制外壳和方形边框设计导致无法对电芯内部的极芯进行有效的拘束,只能对铝壳外表面施加压力,这样导致以下问题:铝壳电芯在负压化成排气时,极芯内部隔膜容易褶皱;电芯发生振动时,内部极芯容易碰到壳壁导致撞伤以及内部正、负极片容易发生错位;进行充放电循环相关测试需要上夹具,施加的预紧力无法直接作用到极芯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拘束的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铝壳电芯内部的极芯而言,无法直接对极芯施加压力,使得极芯处于约束状态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自拘束的电池,包括:极芯、第一夹紧板件、第二夹紧板件以及弹性构件;其中,第一夹紧板件设置于所述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夹紧板件设置于所述极芯的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夹紧板件与所述第二夹紧板件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可自拘束的电池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
所述极芯、所述第一夹紧板件以及所述第二夹紧板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可自拘束的电池还包括第一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能够夹持住所述第一夹紧板件和所述外壳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可自拘束的电池还包括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二夹持构件能够夹持住所述第二夹紧板件和所述外壳的相对另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可自拘束的电池还包括两个封盖,且两个所述封盖分别与相一一对应的所述外壳的两端开口相卡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至少一内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接凸起部;
所述封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板部以及插设部,所述插设部的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卡接凸起部,且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部能够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插设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插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盖板部的相对的两侧,其中任一所述插设部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部均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块体结构,且所述第一卡接凸起部的斜边的倾角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部的斜边的倾角相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簧;和/或
所述极芯、所述第一夹紧板件以及所述第二夹紧板件均呈方形;
所述弹性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与所述极芯的四个顶角位置相对应;和/或
沿着所述极芯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夹紧板件和所述第二夹紧板件的投影覆盖住所述极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板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夹紧板件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弹性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34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