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57676.6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87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谢俊杰;同艺凡;石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风润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3 | 分类号: | H02K9/193;H02P7/00;B60K1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泛想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0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710116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机电 冷却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箱、水泵、右三通、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二级多合一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三通和散热器,膨胀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的一端相连接,右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采用了对称设计,通过左右三通完成前后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管路的平均分配,降低了两套电机电控装置的温度差值;且本装置是用于分布式驱动系统的冷却系统,通过两台小功率电机协同工作,比单电机更高效节能的实现控制精度和能耗上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能量源、驱动系统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根据驱动系统结构布置的不同,电动汽车可分为两种:单电机集中驱动型式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驱动型式电动汽车;虽然目前集中驱动型式占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但分布式驱动型式作为新兴的驱动系统,在动力学控制、整车结构设计、能量效率及其它性能方面均有很多优点,因此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技术有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及推广。
现有的分布式驱动系统中的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由于分配不均匀,导致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的温度差值较大,从而提高了冷却系统能耗,降低电控电机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箱、水泵、右三通、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二级多合一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三通和散热器,
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右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且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对称分布于所述右三通的两侧;
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左三通的两端上,所述左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排气三通,所述排气三通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排气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左三通连接,所述排气三通的剩余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排气口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补水三通,所述补水三通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补水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补水三通的剩余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补水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膨胀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上连接有电子扇。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安装有散热器进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安装有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ATS控制器,所述ATS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散热器进口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电子扇和水泵电连接,且所述ATS控制器还电连接有整车CAN通讯接口、诊断接口和24V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风润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风润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57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