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66220.6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45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梦丹;岳弟华;李国庆;蒲家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 | 分类号: | B23K1/00;B23K3/00;B23K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淑华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绕组 焊接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动控制的绕组焊接设备,该设备采用电阻钎焊的方法实现绕组两端的焊接:焊接时,通过操作人员的手部夹紧力控制焊接压力,并利用石墨电极的触点尺寸来控制焊接通流面积,将焊接电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提高焊接质量,并保证焊接效果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便捷的方法和工装,很好地解决了电机扁线绕组焊接的难点问题:在狭小空间,多点焊接的要求下,可以获得光滑饱满的一致性焊点,且绕组线圈无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技术,具体为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扁线绕组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相较于传统圆线绕组,在相同功率下,具备体积更小、功率更高的优点,但受限于电机极对数及绕组端部空间大小的限制,多数扁线绕组采用焊接的方式。但在焊接操作空间狭小、焊点多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焊接质量的一致性,易发生烧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一种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在保证焊接合格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以解决现有扁线绕组焊接工艺存在的技术难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采用电阻钎焊的方法,将绕组两端焊接在一起,其结构包括石墨电极1、铜垫片2、专用顶丝3、卡槽4、专用螺钉5、电极安装座6、绝缘连接组件7、手柄组件8;
所述专用螺钉5将卡槽4安装在电极安装座6上,然后依次将铜垫片2和石墨电极1放入卡槽5与电极安装座6形成的空间之中,利用专用顶丝3将两者与电极安装座压接固定。然后在电极安装座上安装绝缘连接组件7,最后将安装好的组件固定在手柄组件8上;
所述绝缘连接组件7是将两个六角螺柱嵌入绝缘连接座9之中,通电之后电流不会通过手柄,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所述手柄组件8是将两个金属连接座10焊接在手柄11端部,用于连接绝缘连接组件7,进而控制石墨电极1与焊接点的接触压力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降低了狭小空间、多焊点绕组焊接的难度,易于装配、操作灵活,焊接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电极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专用顶丝3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槽4主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槽4A-A剖视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槽4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专用螺钉5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安装座6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连接组件7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组件8结构示意图。
其中:1-石墨电极、2-铜垫片、3-顶丝、4-卡槽、5-螺钉、6-电极安装座、 7-绝缘连接组件、8-手柄组件、9-绝缘连接座、10-金属连接座、11-手柄、12-六角螺柱a、13-六角螺柱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手持式绕组焊接设备,包括石墨电极1、铜垫片2、顶丝3、卡槽4、螺钉5、电极安装座6、绝缘连接组件7、手柄组件8;利用螺钉5将卡槽4安装在电极安装座6上,然后依次将铜垫片2和石墨电极1放入卡槽4 与电极安装座6形成的空间之中,利用顶丝3将铜垫片2和石墨电极1与电极安装座6压接固定,在电极安装座6上安装绝缘连接组件7,形成连接组件,两组连接组件分别与手柄组件8的金属连接座10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66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杆外壁完整性在线检测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单体真空烧结炉及其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