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震座管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90412.0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31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震座管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中内管具有一第一螺孔,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组件,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座管或内管,第二套座固定于升降组件,而该缓冲组件则固定于第一、第二套座之间,第一固定部上方具有一螺设于第一螺孔内的螺杆,通过调整螺杆于第一螺孔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缓冲组件,以达到调整缓冲组件的缓冲避震效果;本创作之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
再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告号第M523651号,专利名称“自行车之避震座管”,其包含有一外管、一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一设于外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座管升降组件,以及一设于内管内的缓冲单元,其中的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可选择地以螺合方式设于内管或外管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第二套座以螺合方式设于座管升降组件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缓冲体的顶端设于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缓冲体的底端设于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利用缓冲体供缓冲避震效果;其中,第一套座顶端具有一第一内六角孔,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第一套座的第一内六角孔来转动第一套座,使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与座垫固定座之间的螺接关系来挤压或释放缓冲体,让缓冲体所提供的缓冲避震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整;然而,第一套座通过第一螺杆螺设于座垫固定座的第一螺孔,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因为没有限位结构而容易让第一套座脱离第一螺孔,让缓冲体无法确实定位而失去了缓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良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尤其是提供具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并且结构简单且方便维修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固定杆以及螺杆,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该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螺杆则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而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让该缓冲组件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90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生产混料装置
- 下一篇:免烧粘土大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