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494943.7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84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袁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绿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冯琬茹 |
地址: | 61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高效 混养 共生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包括防逃墙,防逃墙的内部设有稻田,防逃墙的内部设有渔沟,防逃墙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防逃墙的外部设有储水机构,储水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它能够通过设置抽水机构、水泵、发电机构、发电机和蓄电池,启动水泵,利用设置的抽水机构可以把防逃墙内的水抽出进行更换,接着利用设置的发电机构可以对抽出的水再利用,在水力的作用下推动发电机,产生电力,同时利用设置的蓄电池可以对产生的电力进行储存,以供下一次启动水泵使用,达到了对抽出的水再利用的目的,实现了低碳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
背景技术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的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而农民为了增加收入,通常会选择在稻田里进行养鱼,水稻内的虫子可以作为鱼类的食物,而鱼类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养料,实现稻鱼共生的生态模式。
目前,稻鱼混养共生设备在需要对稻田内的水进行更换时,通常会直接使用水泵将水从稻田内抽出排放形成废水,而现有的稻鱼混养共生设备无法对废水进行利用,不符合低碳节能的理念;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包括防逃墙,所述防逃墙的内部设有稻田,所述防逃墙的内部设有渔沟,所述防逃墙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防逃墙的外部设有储水机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防逃墙的内部设有抽水机构,所述防逃墙的后方设有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四个排水管和两个加水管,每个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均与防逃墙的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加水管的外表面均与防逃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防逃墙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水池,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表面与蓄水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抽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抽水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与第二安装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发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离的转杆,每个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冲击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生态型高效稻鱼混养共生设备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水机构、水泵、发电机构、发电机和蓄电池,启动水泵,利用设置的抽水机构可以把防逃墙内的水抽出进行更换,接着利用设置的发电机构可以对抽出的水再利用,在水力的作用下推动发电机,产生电力,同时利用设置的蓄电池可以对产生的电力进行储存,以供下一次启动水泵使用,达到了对抽出的水再利用的目的,实现了低碳节能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管、加水管和蓄水池,在雨季时,当防逃墙内的水超过设置的高度时,多余的水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池内进行储存,当需要对防逃墙内加水时,打开加水管上的阀门,蓄水池内的水通过加水管进入防逃墙内,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绿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绿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94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