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45513.3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74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程亚婷;李颖;汤浩;杨国华;陈志毅;丁国庆;黎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百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12;C12M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9 | 代理人: | 曹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淋巴 细胞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真空密封箱门、支撑圆盘、丝杆和培养皿,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内部上表面安装有杀菌灯和照明灯,所述丝杆的下方位置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动力电机,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动力电机,所述支撑圆盘和活动盘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该淋巴细胞培养装置设置有支撑圆盘、活动盘和皮带,启动第二动力电机,第二动力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活动盘,而后活动盘在皮带的作用下带动支撑圆盘旋转,而后支撑圆盘在固定杆和导向杆的作用下带动培养皿旋转,从而便于对培养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对培养皿不同位置的淋巴细胞进行观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淋巴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指的是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在淋巴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对实验室以及培养过程中所接触的试剂、液体、器皿、仪器的消毒,均应严格按照有关细胞培养的参考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无菌观念要贯穿整个实验的始终,不可松懈,现有的淋巴细胞培养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当淋巴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时,需要保证培养装置内部的密封性,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影响培养效果,而高密封性的培养装置不便于实验人员及时观察内部淋巴细胞的培养情况,在外部观察内部的淋巴细胞时,观察角度受限,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准确的记录淋巴细胞的培养情况,从而影响实验效率。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淋巴细胞培养装置当淋巴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时,需要保证培养装置内部的密封性,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影响培养效果,而高密封性的培养装置不便于实验人员及时观察内部淋巴细胞的培养情况,在外部观察内部的淋巴细胞时,观察角度受限,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准确的记录淋巴细胞的培养情况,从而影响实验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真空密封箱门、支撑圆盘、丝杆和培养皿,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内部上表面安装有杀菌灯和照明灯,且照明灯位于淋巴细胞培养箱体内部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正表面安装有真空密封箱门,且真空密封箱门的正表面设置有可视窗,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左侧安装有细胞液入口,且细胞液入口的外侧安装有密封盖,而且细胞液入口靠近淋巴细胞培养箱体内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软管,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内底部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方通过轴承件安装有支撑圆盘,而且轴承件的内部轴向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安装有条形螺母,且条形螺母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培养皿,所述丝杆的下方位置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动力电机,且第一动力电机的右侧通过输出轴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动力电机,且第二动力电机的上方通过输出轴安装有活动盘,而且活动盘位于淋巴细胞培养箱体的内部,所述支撑圆盘和活动盘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且支撑圆盘的上方垂直安装有固定杆,而且固定杆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培养皿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的壁厚为1mm-2mm之间,且连接软管为弹性结构设计,而且连接软管位于培养皿的左侧上方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当从细胞液入口中将淋巴细胞投入至淋巴细胞培养箱体时,淋巴细胞经过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在收到淋巴细胞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倾倒至培养皿上,从而将淋巴细胞投入培养皿内,投入完成后,连接软管所受重力消失,连接软管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条形螺母和丝杆构成滑动结构,且条形螺母和丝杆的中心线与培养皿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百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百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45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模后工件同步顶出的注塑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T型结构的水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