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47757.5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0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苏江川;姚崇武;施鹏程;刘干典;蔡金山;于泽阳;彭磊;端木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建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B5/02;E04B1/94;E04C2/288;E04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极限 钢筋混凝土 楼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涉及耐火楼板技术领域,包括楼板主体,楼板主体包括上部的受压区和下部的受拉区,其中受压区和受拉区的内部均设置有横筋和纵筋,受压区上侧和受拉区下侧分别设置有保护层,且两保护层分别设置于对应横筋和纵筋的外侧,横筋和纵筋交错形成网格状结构,且受压区内横筋与纵筋的强度不小于受拉区内横筋与纵筋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使用便捷且抗爆裂能力强,并且通过在受压区增设强度与受拉区相近的横筋和纵筋以提高楼板耐火能力的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背景技术
楼板是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
住宅建筑的防火和保温问题关系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历来是建筑质量问题的重点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防火和保温要求愈来愈高,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住宅产品就提到了重点解决的日程;如图6所示,图中展示了一种常规楼板100,其包括混凝土楼板110,混凝土楼板110下部浇筑固定有钢筋支撑层120;通过设置在混凝土楼板110内的钢筋支撑层120以保证楼板的抗拉承重能力,但是在发生火灾时,该楼板下部的钢筋支撑层110在高温状态下极易软化失效,导致楼板坍塌造成重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通过在受压区和受拉区设置强度相近的横筋和纵筋,从而能够在下层横筋和纵筋失效后受压区的横筋和纵筋依旧起到足够的抗拉性能,有效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值。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耐火极限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包括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包括上部的受压区和下部的受拉区,其中所述受压区和受拉区的内部均设置有横筋和纵筋,所述受压区上侧和受拉区下侧分别设置有保护层,且两所述保护层分别设置于对应横筋和纵筋的外侧,所述横筋和纵筋交错形成网格状结构,且所述受压区内横筋与纵筋的强度不小于受拉区内横筋与纵筋的强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时,通过受压区和受拉区强度相近的横筋和纵筋提高楼板的承重稳定性,当发生火灾时,楼板下部的保护层能够进行初步的温度隔绝,有效减少受拉区内横筋和纵筋吸收的热量,而当位于受拉区的横筋和纵筋失效时,位于受压区的横筋和纵筋能够起到足够抗拉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楼板受热坍塌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压区内横筋与纵筋的间距不大于受拉区内横筋与纵筋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受压区内布置间距不大于受拉区内间距的横筋和纵筋,能够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楼板的耐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压区内横筋与纵筋的直径不小于受拉区内横筋与纵筋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直径与受拉区内基本一致的横筋与纵筋,能够有效保证在受拉区内的横筋和纵筋失效后,受压区内横筋和纵筋能够取代受拉区形成足够的抗拉支撑作用,以进一步保证楼板的耐火极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板主体的厚度不低于200m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不低于2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足够厚度的楼板主体和保护层,能够有效避免横筋和纵筋直接受到火焰的热作用,从而降低横筋和纵筋的升温速率,提高楼板的耐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板主体下部设置有耐火材料层,所述耐火材料层与楼板主体通过连接件固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耐火材料层,能够进一步降低横筋和纵筋的升温速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楼板的抗爆裂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建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建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47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电信号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转动式反应器吹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