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50466.1 | 申请日: | 202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3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方秀宝;吴刚;米勇;范卫兵;潘瑞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杨秀芳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流 导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包括导叶,导叶外沿处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螺旋状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出水处的两边通过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水流通道内连接板上位于每个出水孔顺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将水流顺流导向出水孔的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既将水流通道两边相连,增强导叶的结构强度,又能利用导叶连接板上的出水孔布置多级的水流导向通道,逐级递增,将水流导向出水孔,避免水流在水流通道尾端做直角转弯,影响效率和水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的导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喷射泵在使用过程中,电机1通过转轴2带动叶轮3转动,水流从进水口4进入叶轮,进入叶轮的水流被叶轮加速加压后甩出,通过导叶5外沿的水流通道流出泵腔6,进入并充满整个泵体7,再从出水口8流出。
目前现有的两种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种方案是导叶外沿的水流通道9内设置有导向通道10,导向通道两边并不相连,水流可直接通过导向通道导向出水,但导向通道两边不相连导致导叶外沿的抗压强度低,在长期水压的作用下使用寿命低。
如图3所示,第二种方案是在水流通道的出水口两边通过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没有导向通道,这样水流会在水流通道端部形成冲击,经过直角转弯后再通过出水孔流出,造成水力是损失,这样会影响水压效率和电机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包括导叶,导叶外沿处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螺旋状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出水处的两边通过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水流通道内连接板上位于每个出水孔顺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将水流顺流导向出水孔的导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通道由圆弧形导流板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水流通道内顺流方向连接板上的每个导流通道宽度和高度依次逐步递增设置。
作为优选,水流通道内顺流方向连接板上最后端的导流通道宽度和高度与水流通道的宽度和高度相同,横向隔断水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三个出水孔,连接板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导流通道,沿水流方向依次为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三导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宽度为水流通道宽度的2/5,高度为水流通道高度的1/3到1/2之间,第二导流通道宽度为水流通道宽度的7/10,高度为水流通道高度的2/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圆弧形导流板的圆弧半径为R8,第二导流通道圆弧形导流板的圆弧半径为R12,第三导流通道圆弧形导流板的圆弧半径为R16。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与导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流通道出水处的两边通过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水流通道内连接板上位于每个出水孔顺流方向的尾端设置有将水流顺流导向出水孔的导流通道;既将水流通道两边相连,增强导叶的结构强度,又能利用导叶连接板上的出水孔布置多级的水流导向通道,避免水流在水流通道尾端做直角转弯,影响效率和水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喷射泵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第一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第二种带水流导向的导叶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50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模铸造的除尘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井用潜水泵涡壳防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