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70072.2 | 申请日: | 202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99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贾重洋;孙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点昀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55 | 分类号: | G03B17/55;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邵琛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散热 结构 | ||
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电路板以及导热垫。散热壳体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电路板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待散热元件。待散热元件通过导热垫连接于散热壳体的内表面。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通过利用导热系数更高的导热垫填充于待散热元件与散热壳体之间,利用导热垫自身的高导热系数、以及分别对散热壳体内表面和待散热元件的充分接触,提高了电路板上待散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尤其是将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应用于摄像模组时,提高了摄像模组的内部元件的散热效率,进而保证了该摄像模组工作时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装置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人追求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及高效能,然而,在电路系统缩小体积及增加速度的同时,电子装置的散热问题开始出现。
电子装置一般含有电路板,其上设置有电子元件使该电子装置具有完整功能,其中某些电子元件如处理器、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发光二极管(LED)皆会于电子装置运作时产生可观的废热,当废热累积时,会造成该电路板及其上电子元件产生高温问题,会使电子元件运作异常甚至导致整个电子装置失去作用,也可能会导致该电路板及其上电子元件的烧毁或短路。
现目前针对上述电路板上电子元件,对其进行散热的方式主要是增大待散热电子元件附近的空气流动,以提高散热效率。例如: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机器人自动化、自动驾驶以及元宇宙的兴起和火爆,涌现出了一批3D相机,又称深度相机,这是一种能够拍摄记录物体深度(指与相机的距离)的相机,可以生成三维点云数据供用户使用,可用于避障、识别、行为检测等应用。
常用的3D相机防护等级多为IP54(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防护安全级别,“5”——灰尘防护:并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但不会达到妨碍仪器正常运转及降低安全性的程度,“4”——防泼水:对着外壳从任何方向泼水都不会造成有害影响),工作温度多为-10℃-30℃。为保证散热常采用开放式的壳体结构,通过开设通风口引导空气对流来进行内部器件的散热。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对电路板上的待散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其散热效率仍然有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装置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其采用导热系数高于空气的材料填充于待散热元件与壳体之间,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电路板以及导热垫。所述散热壳体内部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待散热元件。所述待散热元件通过所述导热垫连接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内表面。其中,所述导热垫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上述电路板散热结构,通过利用导热系数更高的导热垫填充于待散热元件与散热壳体之间,利用导热垫自身的高导热系数、以及分别对散热壳体内表面和待散热元件的充分接触,提高了电路板上待散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层设置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三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所述待散热元件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或第三电路板上的投影处开设有对应的穿孔。所述穿孔被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件、或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件的所述导热垫贯穿。
上述电路板散热结构,通过在第一电路板和/或第三电路板上开设对应于第二电路板上待散热元件的穿孔,使得即使第二电路板被夹在中间,也依然能够通过导热垫与散热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提高了第二电路板上待散热元件的散热效率。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分层设置的四个、五个、六个电路板等情况下,通过在阻隔待散热元件与散热壳体之间的电路板上开设穿孔,使得被夹在中的电路板上的待散热元件依然能够高效率地散热。
可选地,其中,所述散热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导热垫连接之处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导热垫与所述待散热元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点昀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未经点昀技术(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70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位移检测功能的中空油压打刀缸
- 下一篇: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