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调压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75829.7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0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财;陈桂琴;黄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华通气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F16K31/60;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科嘉知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5 | 代理人: | 陈颖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调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合调压阀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组装为一体的第一开关阀、调压阀A、调压阀B、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的一侧具有进气口P,所述第二开关阀背离第一开关阀的一侧具有出气口F,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上分别具有滑板和出气口A,所述滑板处为排气口R,所述调压阀A上组装有手转阀,所述调压阀A、调压阀B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B、出气口E、进气口C、出气口D,所述出气口D与手转阀连接。本组合调压阀结构采用第一开关阀、调压阀A、调压阀B、第二开关阀组成的调压阀,并组装有手转阀,具有自动、手动调压控制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组合调压阀结构。
背景技术
组合式调节阀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组合件可组合成多种组合型自力式调节阀、自力式压力差压组合阀、自力式流量温度组合阀,在进行组合式控制时,具有较为优异的性能。
现有公开号为CN1012059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同时兼有升压和降压功能、使用寿命更长的组合式调压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内通接口、外通升压接口及外通降压接口,在阀体上盖上设置有调压螺栓,在上阀腔内设置有上阀瓣、上波纹管、上连接块、调压弹簧和上压块,内通接口与上阀腔相通;在上阀腔内固定设置有阀座,上阀腔和下阀腔通过阀座中的阀座腔相通,下阀腔与外通升压接口相通;在下阀腔中主要设置有下阀瓣、下波纹管、复位弹簧及下连接块,下阀瓣中的通道的上端可与上阀瓣密封接触。
上述专利组合阀具有较好的控制性,但是未提供开关阀、调压阀、手转阀的组合,不便于实现手动和自动的组合调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组合调压阀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组合调压阀结构,包括依次组装为一体的第一开关阀、调压阀A、调压阀B、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的一侧具有进气口P,所述第二开关阀背离第一开关阀的一侧具有出气口F,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上分别具有滑板和出气口A,所述滑板处为排气口R,所述调压阀A上组装有手转阀,所述调压阀A、调压阀B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B、出气口E、进气口C、出气口D,所述出气口D与手转阀连接,所述调压阀A、调压阀B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第三工作口、第四工作口、第五工作口、第六工作口和第七工作口,所述调压阀A上的出气口E与调压阀B上的进气口B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组合调压阀结构采用第一开关阀、调压阀A、调压阀B、第二开关阀组成的调压阀,并组装有手转阀,具有自动、手动调压控制的能力;通过采用手转阀上的手柄可实现手动控制,通过打开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上的滑板,可从进气口P进气,从出气口A出气,当滑板封闭时,可通过排气口R排气,当调压阀A上的进气口C进气时,调整好压力之后,从出气口D出气来到手转阀,手转阀的转动操控,可控制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第三工作口、第四工作口、第五工作口、第六工作口和第七工作口的工作或关闭。
较佳的,所述调压阀A中的出气口D与手转阀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压力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压力表可对调压阀A处进入手转阀的压力进行检测。
较佳的,所述调压阀B中的出气口D与手转阀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压力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压力表可对调压阀B处进入手转阀的压力进行检测。
较佳的,所述调压阀A、调压阀B上分别具有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按钮能够方便进行按动控制。
较佳的,所述调压阀B上的第一工作口处设置有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阀能够防止压力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华通气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华通气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75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船舶舱口角隅防护构件
- 下一篇:新型的舱口角隅板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