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2462.3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35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先波;覃小文;范小平;王高亮;王鑫;翟璇;罗方;赵海峰;陶功新;王松;靳亚峰;王娟丽;范立华;杨志;唐军;曹寒;侯俊鹏;周嘉;任利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2 | 分类号: | F04D17/12;F04D25/16;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孔凡梅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二氧化碳 能用 机组 | ||
1.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离心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高压离心压缩机(3)、第二换热器(4)和储气装置(5),所述低压离心压缩机(1)的气体输出端与第一换热器(2)的气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气体输出端与高压离心压缩机(3)的气体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离心压缩机(3)的气体输出端与第二换热器(4)的气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4)的气体输出端与储气装置(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离心压缩机(1)包括低压气缸(11)、进气导流环(12)、第一隔板(13)、第一进口导叶(14)、第一多级叶轮转子(15)、第一前轴承箱(16)和第一后轴承箱(17),所述第一进口导叶(14)设置在低压气缸(11)的进气端上,所述第一前轴承箱(16)设置在低压气缸(11)的进气端内,所述第一后轴承箱(17)设置在低压气缸(11)的出气端一侧,所述第一多级叶轮转子(15)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低压气缸(11)内,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件支撑连接在第一前轴承箱(16)和第一后轴承箱(17)内,所述第一隔板(13)设置在第一多级叶轮转子(15)与低压气缸(11)的内侧壁之间,所述进气导流环(12)设置在低压气缸(11)与第一多级叶轮转子(15)的进气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级叶轮转子(15)包括第一主轴(151)和多级低压叶轮(152),所述多级低压叶轮(152)连接在第一主轴(151)的中部,所述第一主轴(151)的一端通过轴承件支撑在第一前轴承箱(16)内,另一端穿过低压气缸(11)后通过轴承件支撑在第一后轴承箱(17)内,所述第一主轴(151)转动连接在低压气缸(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低压叶轮(152)包括至少三级叶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离心压缩机(3)包括高压气缸(31)、第二隔板(32)、第二进口导叶(33)、第二多级叶轮转子(34)、第二前轴承箱(35)和第二后轴承箱(36),所述第二进口导叶(33)设置在高压气缸(31)的进气端一侧,所述第二前轴承箱(35)连接在高压气缸(31)的进气端一侧,所述第二后轴承箱(36)设置在高压气缸(31)的出气端一侧,所述第二多级叶轮转子(34)转动连接在高压气缸(31)内,且两端均通过轴承件分别支撑在第二前轴承箱(35)和第二后轴承箱(36)内,所述第二隔板(32)设置在第二多级叶轮转子(34)与高压气缸(31)的内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级叶轮转子(34)包括第二主轴(341)和多级高压叶轮(342),所述多级高压叶轮(342)连接在第二主轴(341)的中部,所述第二主轴(341)的一端通过轴承件连接在第二前轴承箱(35)内,另一端穿过高压气缸(31)后通过轴承件安装在第二后轴承箱(36)内,且第二主轴(341)转动连接在高压气缸(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高压叶轮(342)包括至少三级叶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热装置(6),所述储热装置(6)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均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与低压离心压缩机(1)的进气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4)为导热油冷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24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自毁结构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