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司机室头罩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14856.0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36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中;李明高;孙梅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B32B9/00;B32B9/04;B32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博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司机 头罩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司机室头罩及轨道车辆,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本体,头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部、过渡区部、第二区部以及配合区部,过渡区部围设于第一区部的外侧并位于第二区部的内侧,配合区部围设于第二区部外侧;第一区部、过渡区部以及第二区部的头罩主体均为不同厚度的层状结构,第一区部对应头罩本体的加强区,配合区部对应头罩本体的连接区。通过上述方式,司机室头罩整体性更强,且缩短了制作周期也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便于司机室头罩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司机室头罩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司机室头罩作为地铁等轨道车辆中司机室最重要的主体部件之一,大多采用拼装的方式成型,整体重量大,且防冲击区域的设置需要另外设置并成型,徒增了工艺步骤且进一步增加了司机室的重量,不符合现在司机室轻量化的要求,且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司机室头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司机室头罩整体性差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本体,包括:所述头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部、过渡区部、第二区部以及配合区部,所述过渡区部围设于所述第一区部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区部的内侧,所述配合区部围设于所述第二区部外侧;
所述第一区部、所述过渡区部以及所述第二区部的头罩主体均为不同厚度的层状结构,所述第一区部对应所述头罩本体的加强区,所述配合区部对应所述头罩本体的连接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头罩本体在所述第一区部的厚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区部的厚度,所述头罩本体在所述过渡区部沿所述第一区部至所述第二区部的方向上厚度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第一区部、所述过渡区部以及所述第二区部均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夹心层以及内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外层、所述夹心层以及所述内层经树脂沿多层流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为碳纤维材质层,所述内层为泡沫芯材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头罩本体在所述第一区部的所述外层的碳纤维材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层的碳纤维材质层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头罩本体在所述配合区部为碳纤维材质连接部,所述配合区部用于与车体外壳工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头罩本体包括中部、与所述中部相连接的顶部以及位于所述中部相对两侧的侧部,所述侧部和所述顶部相对所述中部弯折;
所述配合区部与所述中部和所述侧部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司机室头罩,所述第一区部围绕司机室头罩窗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
车体;
上述的司机室头罩,所述司机室头罩安装于所述车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头罩,分为第一区部、第二区部、过渡区部和配合区部,多区部一体成型且为不同厚度的层状结构,如此可以在制作司机室头罩时便可以使得第一区部为加强区,使得配合区部为连接区,如此使得司机室头罩整体性更强,且缩短了制作周期也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便于司机室头罩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司机室头罩,如此具有上述司机室头罩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14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杂效果好的纤维凝棉器
- 下一篇:一种改善稳定性的牙科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