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腔镜下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50062.X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71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优生优育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林巧稚妇女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4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林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宫腔镜下 缝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宫腔镜下缝合装置,包括推管,所述推管的顶端螺纹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推管的内部活动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推管包括引导部、倾斜部、螺纹部和开口,所述倾斜部设置在引导部的一侧,所述螺纹部设置在倾斜部的一侧,所述开口开设在倾斜部与开口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可吸收绳安装在引导管内,再将引导管安装至托管内,最后将可吸收绳拉出,在系上绳扣,随后拉动可吸收绳并推动推管,并将绳扣的扣环套在待缝合组织上,随着绳扣收紧,即可进行收紧,最后将待缝合组织通过可吸收绳缝合在一起,不仅操作方便,也解决了采用电机法缝合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宫腔镜下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宫腹腔镜手术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和处理两个方面。前者如探查异常子宫出血、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宫内原因等;后者如输卵管堵塞的输通、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功血、节育器的定位等。
传统宫腔镜下伤口的缝合采用电击法,这种治疗法通过电击发热促使伤口愈合,但缺点是可能会对子宫膜产生损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妇女来说,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宫腔镜下缝合装置,通过对现有的推结器进行改造,并使之适用于宫腔镜下伤口的缝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宫腔镜下缝合装置,包括推管,所述推管的顶端螺纹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推管的内部活动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
所述推管包括引导部、倾斜部、螺纹部和开口,所述倾斜部设置在引导部的一侧,所述螺纹部设置在倾斜部的一侧,所述开口开设在倾斜部与开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开口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开口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空心的圆台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管与倾斜部之间相互搭接。
优选的,所述推管内设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包括管体、把手和穿线孔,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管体的侧壁远离把手的一端开设有穿线孔。
优选的,所述螺纹部的内径等于引导管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可吸收绳安装在引导管内,再将引导管安装至托管内,最后将可吸收绳拉出,在系上绳扣,随后拉动可吸收绳并推动推管,并将绳扣的扣环套在待缝合组织上,随着绳扣收紧,即可进行收紧,最后将待缝合组织通过可吸收绳缝合在一起,不仅操作方便,也解决了采用电机法缝合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管;101、引导部;102、倾斜部;103、螺纹部;104、开口;2、引导管;201、管体;202、把手;203、穿线孔;3、内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宫腔镜下缝合装置,包括推管1,推管1的顶端螺纹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3,推管1的内部活动配合安装有内螺纹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优生优育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林巧稚妇女儿童医院),未经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优生优育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林巧稚妇女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50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筋增强废弃物混塑集成板材结构
- 下一篇:一种腹部皮瓣术后患肢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