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力-热耦合变角度电磁高速冲击原位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70756.X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5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超;韩正辰;沈郭祥;李沂澄;李傢楷;赵宏伟;任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5;G01N29/06;G01N21/65;G01N3/317;G01N33/20;G01N3/60;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角度 电磁 高速 冲击 原位 测试 系统 | ||
1.一种力-热耦合变角度电磁高速冲击原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红外-声发射”监测模块(1)、温控模块(2)、阻尼缓冲模块(3)、试件夹持模块(4)和电磁高速冲击模块(5),所述温控模块(2)内设置有电磁高速冲击模块(5)、试件夹持模块(4)和阻尼缓冲模块(3),待测试样安装在所述试件夹持模块(4)上进行冲击角度与冲击位置的调整,所述电磁高速冲击模块(5)对弹射体(5.8)加速至设定速度,阻尼缓冲模块(3)用于实现冲击测试过程中试样的安全防护与软回收;所述“光学-红外-声发射”监测模块(1)根据各组成元件的工作范围合理的布置在温控模块(2)外围,其中CCD光学数字相机组件(1.2)、IR红外光谱组件(1.3)、太赫兹光源组件(1.4)、拉曼光谱组件(1.5)和声发射无损检测组件(1.6)集成在基于仿生复眼成像结构特点与光谱特征的自研仪器单元上,高速相机单元(1.7)与DIC数字散斑单元(1.1)安置在温控模块(2)另一侧与仿生复眼单元对称布置;所述电磁高速冲击模块(5)包括电路单元(5.1)和弹射单元(5.2),所述电路单元(5.1)包括电容(5.1.1)、升压模块(5.1.2)、电池组(5.1.3)和多级加速线圈(5.1.4);多级加速线圈(5.1.4)按照级次依次固定在炮筒(5.2.2)上,按下发射按钮后电路导通,电容(5.1.1)快速放电使得一级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引弹射体(5.2.5)加速前进,弹射体(5.2.5)通过一级线圈和二级线圈之间的光电触发器时,光电触发器控制二级可控硅对二级线圈通电,吸引弹射体(5.2.5)继续加速;通过多级加速线圈(5.1.4)对弹射体(5.2.5)的不断加速实现高速瞬态冲击工况的构建;所述弹射单元(5.2)上设置有炮筒(5.2.2),炮筒(5.2.2)通过紧固螺钉与支架(5.2.3)进行连接;炮筒(5.2.2)的每相邻两级加速线圈之间特定位置上均设置有光电触发器,与可控硅配合实现特定时刻加速线圈中电流的通断;炮口出口端配合有速度/加速度传感器(5.2.4)用于对弹射体(5.2.5)的出口速度/加速度进行测量;炮筒中部装配的激光准直组件(5.2.1)与试件夹持模块(4)配合实现待测试样冲击位置的准确定位;所述温控模块(2)包括显示器(2.1)、箱体门(2.2)、温度传感器(2.3)、温控箱体(2.4)、石英观察窗(2.5)和车轮(2.6),显示器(2.1)布置在箱体门(2.2)的外侧面,温度传感器(2.3)布置在箱体门(2.2)的内侧面,阻尼缓冲模块(3)的底座(3.1)与箱体(2.4)内侧面通过螺钉固定,箱体两侧开设的石英观察窗(2.5)用于“光学-红外-声发射”监测模块(1)中各仪器成像、聚焦使用;试件夹持模块(4)的十字滑台单元(4.1)通过螺钉固定在阻尼缓冲模块的(3)一级平台(3.5)上,电磁高速冲击模块(5)通过支架(5.2.3)固定在温控模块(2)的箱体(2.4)内;所述“光学-红外-声发射”监测模块(1)包括高速相机单元(1.7)、DIC数字散斑单元(1.1)、CCD光学数字相机组件(1.2)、IR红外光谱组件(1.3)、太赫兹光源组件(1.4)、拉曼光谱组件(1.5)和声发射无损检测组件(1.6),其特征在于:CCD光学数字相机组件(1.2)、IR红外光谱组件(1.3)、太赫兹光源组件(1.4)、拉曼光谱组件(1.5)和声发射无损检测组件(1.6)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球面安装罩上设置的五行四列球面栅格阵列内;所述CCD光学数字相机组件(1.2)位于所述球面栅格阵列的四个顶角,所述IR红外光谱组件(1.3)位于首行和末行与所述CCD光学数字相机组件(1.2)相邻的内侧,所述声发射无损检测组件(1.6)位于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四个顶角,所述拉曼光谱组件(1.5)位于第二行和第三行与所述声发射无损检测组件(1.6)相邻的内侧,4组所述太赫兹光源组件(1.4)居中成一列分布在所述球面栅格阵列的中轴线处;高速相机单元(1.7)、数字散斑单元(1.1)与仿生复眼单元居于温控模块(2)两侧依据其各自成像距离合理布置;所述阻尼缓冲模块(3)包括底座(3.1)、辅助弹簧(3.2)、中心弹簧(3.3)、阻尼杆(3.4)、一级平台(3.5)和二级平台(3.6),所述中心弹簧(3.3)与辅助弹簧(3.2)具有不同的刚度系数,其中中心弹簧(3.3)设置在一级平台(3.5)与底座(3.1)之间、四个辅助弹簧(3.2)设置在二级平台(3.6)与底座(3.1)之间组成具有变阻尼的缓冲减震结构;所述一级平台(3.5)和底座(3.1)通过限位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试件夹持模块(4)包括十字滑台单元(4.1)和角度调节单元(4.2);所述十字滑台单元(4.1)包括水平模组(A)、竖直模组(B);所述竖直模组(B)通过紧固螺钉(4.1.12)和竖直垫块(4.1.11)固定在阻尼缓冲模块(3)的一级平台(3.5)上;所述水平模组(A)通过紧固螺钉和水平垫块(4.1.1)连接在竖直模组(B)的竖直托板(4.1.10);所述角度调节单元(4.2)通过紧定螺钉将底板(4.2.1)与水平托板(4.1.2)进行连接;所述冲击力传感器(4.3)内嵌于抗冲击载物台(4.2.4)上实现紧固连接,对高速冲击过程中试样所受到的冲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707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皮拇外翻矫形复位钳
- 下一篇:一种护理引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