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32242.2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49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辉;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先泽齿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 | 分类号: | G01B5/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泽铭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95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第二 两端 锥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属于锥度检测技术领域,以解决传统的锥度检测方式,人工肉眼检测准确率低,传统的锥度检测设备造价高,成本高的问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安装在承载组件内侧;所述锥度检测装置外侧与承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参照组件固定安装在承载组件表面;本实用新型在测试零件插入检测过程中,橡胶环受力扩张,橡胶环外侧的滑动支杆向外侧滑动,工作人员可以查看观察板与参照组件内部的对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出锥度是否合格,检测过程快捷方便,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锥度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第二轴又叫输出轴,是汽车变速箱里的一根轴,变速箱第二轴两端与齿轴外圆相连接,随着对变速箱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锥度外圆设计随之出现,它是提升变速箱寿命、传动精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人工肉眼进行锥度检测准确率低,传统的锥度检测设备造价和成本较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锥度检测方式,人工肉眼检测准确率低,传统的锥度检测设备造价高,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变速箱第二轴两端锥度检测装置,包括:承载组件、辅助支撑装置、锥度检测装置和参照组件;所述承载组件整体为内部开设有凹槽的圆锥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安装在承载组件内侧;所述锥度检测装置外侧与承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参照组件固定安装在承载组件表面;所述锥度检测装置包括:滑动支杆、观察板和橡胶环;滑动支杆为圆柱形结构,滑动支杆一端滑动插入在承载组件内部;观察板固定安装在滑动支杆另外一端,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观察板与参照组件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坡度是否正确;橡胶环整体为圆环状结构,橡胶环为橡胶材质,橡胶环表面与滑动支杆固定连接,橡胶环可进行膨胀收缩。
进一步,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筒和滑孔;承载筒整体为顶部开设凹槽的圆锥形结构;滑孔开设在承载筒表面,滑动支杆一端滑动穿过滑孔并插入在承载筒内部,承载筒能够起到辅助支撑滑动支杆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和挡环;连接杆为长方体结构,连接杆外侧与承载筒固定连接;挡环整体为圆环状结构,挡环外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挡环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承载筒内侧,挡环能够起到辅助支撑检测轴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底柱和滑动插杆;底柱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底柱底部固定安装在承载筒内部,底柱内部设置有弹簧;滑动插杆底部滑动插入在底柱内部,且滑动插杆一端与底柱内部的弹簧相接触,滑动插杆能够起到辅助支撑检测轴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参照组件包括:固定支板和对照板;固定支板整体为圆环状结构,固定支板固定安装在承载筒表面;对照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板表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对照板与观察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检测轴的坡度是否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锥度检测装置,锥度检测装置内部设置有多组橡胶材质的橡胶环,在测试零件插入检测过程中,随着测试零件的插入,橡胶材质受力扩张,橡胶环外侧的滑动支杆向外侧滑动;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有参照组件,在测试零件一端全部插入到锥度检测装置内部后,查看观察板与参照组件内部的对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观察板与对照板处于同一位置,说明测试零件的锥度是合格的,反之则不合格,检测过程快捷方便,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先泽齿轮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先泽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32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继电器线束防呆结构、BDU控制器和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封装用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