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80809.3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1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成;谢飞;程诚;曾超;乔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艾铭伟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模板 平台 装配式 上下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由连接在墩柱模板上的若干爬梯单体构成;所述爬梯单体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梯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梯梁之间的梯步,在两侧梯梁的中部设置有护笼,在两侧所述梯梁上均固定有至少两个支座,在所述支座的下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墩柱模板上的横梁相适应,在所述限位槽靠近梯梁的一侧固定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内设置有锁紧螺栓。其显著效果是:采用若干爬梯单体形成装配式组合梯笼,从而形成人员的上下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模板安装、校正、混凝土浇筑期间无人员上下通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受地形地貌限制,无法满足双排脚手架搭设的场地需求。目前,现场普遍采用梯笼作为上下通道,而梯笼安装至圆柱模板区段时,无法设置墩柱连接的附着,致使模板安装、校正、混凝土浇筑期间,无人员上下通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结合圆柱墩施工特点,设计装配式上下通道,以解决人员上下通道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其关键在于:由连接在墩柱模板上的若干爬梯单体构成;所述爬梯单体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梯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梯梁之间的梯步,在两侧梯梁的中部设置有护笼,在两侧所述梯梁上均固定有至少两个支座,在所述支座的下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墩柱模板上的横梁相适应,在所述限位槽靠近梯梁的一侧固定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内设置有锁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还通过垫板固定有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位于所述限位槽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连接有锁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的截面呈倾倒的U字形,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可自上而下伸入锁紧组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远离梯梁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梯梁与梯步均采用50*5角钢制成,所述支座采用10mm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实施,牢固可靠,安装拆卸方便,通过结合圆柱墩的施工特点,采用若干爬梯单体形成装配式组合梯笼,从而形成人员的上下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模板安装、校正、混凝土浇筑期间无人员上下通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爬梯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由连接在墩柱模板20上的若干爬梯单体10构成;所述爬梯单体10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梯梁11以及连接在两侧梯梁11之间的梯步12,在两侧梯梁11的中部设置有护笼13,在两侧所述梯梁11上均固定有至少两个支座14,在所述支座14的下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限位槽15,该限位槽15与墩柱模板20上的横梁21相适应,在所述限位槽15靠近梯梁11的一侧固定有锁紧套16,所述锁紧套16内设置有锁紧螺栓17。
使用时,首先将锁紧螺栓17拧出,然后限位槽15挂在横梁21上,之后向内旋转锁紧螺栓17直至其与横梁21的外表面抵紧接触,从而使得爬梯单体10稳固的固定在墩柱模板20上,有需要时根据浇筑进度可重复上述过程进而将若干爬梯单体10固定在墩柱模板20上以形成人员上下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80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泥土飞溅的农业用开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