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80868.0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1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曾超;颜洪建;唐晓成;黄杰;方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艾铭伟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梯笼与墩柱,在所述梯笼的竖向节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附笼件与若干第二附笼件,所述第一附笼件与第二附笼件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一根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墩柱上与梯笼竖向节点的水平位置处预埋有连接套,在所述连接套内可拆卸安装有附墙件,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设置在同一墩柱上的两个附墙件或相邻两根墩柱上的附墙件可拆卸连接。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稳定性、安装与拆卸的便利性、墩柱外观的美观性均得到了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铁路的桥梁施工中,多应用到梯笼作为作业人员的上下通道。在施工中,梯笼的安装高度在6m以上,其稳定性较差,作业人员通过时晃动较大,因此为保证上下通道的安全与稳定性,需将梯笼与墩柱进行连接固定。
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对于方形墩柱,常采用预埋件与角钢焊接形成附着,该方式对墩柱外观、附着安装、拆除均存在不利之处;对于圆形墩柱,常采用钢管、扣件连接抱柱的方式,但该方式存在刚度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其相较于现有技术,稳定性、安拆、墩柱外观均能够得到改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梯笼与墩柱,在所述梯笼的竖向节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附笼件与若干第二附笼件,所述第一附笼件与第二附笼件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一根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墩柱上与梯笼竖向节点的水平位置处预埋有连接套,在所述连接套内可拆卸安装有附墙件,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设置在同一墩柱上的两个附墙件或相邻两根墩柱上的附墙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附墙件包括附墙杆,该附墙杆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附墙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为螺纹段,所述附墙杆与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附笼件与第二附笼件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附笼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梯笼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板上焊接固定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的,在两根连接杆之间还连接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在墩柱内埋设钢筋套筒,墩柱与梯笼间采用钢筋套丝形成的附墙件、附笼件以及角钢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相较于传统技术,其结构稳定性、安装与拆卸的便利性、墩柱外观的美观性均得到了大幅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附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附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梯笼与墩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梯笼1与墩柱2,在所述梯笼1的竖向节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附笼件3与若干第二附笼件4,所述第一附笼件3与第二附笼件4均通过螺栓分别与一根连接杆5的一端相连,所述墩柱2上与梯笼1竖向节点的水平位置处预埋有连接套6,在所述连接套6内可拆卸安装有附墙件7,两根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设置在相邻两根墩柱2上的附墙件7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能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80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模板平台间装配式上下通道
- 下一篇:一种固定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