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1193.X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8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靖梦圆;戴亨伟;秦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13 | 分类号: | H01M50/213;H01M50/6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电池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包括底壁与连接于底壁周向上的侧壁,侧壁在远离底壁的一端围绕形成开口;第一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第一电芯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与第一主体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吸液部;第二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第二电芯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位于第一主体部靠近底壁的一侧;其中,沿底壁至开口的第一方向,第二主体部与第一主体部层叠设置,第一吸液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电芯设置有朝底壁延伸的第一吸液部,一方面,第一吸液部能够在液面下降时保持与电解液接触,另一方面,第一吸液部也能够作为额外的吸液通道向第一电芯传递电解液,从而提升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和浸润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能源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当单体电池包括多个电芯时,目前存在将多个电芯按照厚度方向堆叠的设计,然而这种堆叠方案会导致电解液需要从底层电芯向上依次浸润,存在浸润效率低、浸润不均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单体电池,能够提高浸润的均匀性与浸润效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包括底壁与连接于所述底壁周向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在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围绕形成开口;
第一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吸液部;
第二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
其中,沿所述底壁至所述开口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吸液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芯设置有朝底壁延伸的第一吸液部,一方面,第一吸液部能够在液面下降时保持与电解液接触,另一方面,第一吸液部也能够作为额外的吸液通道向第一电芯传递电解液,从而提升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和浸润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设置为多个,各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各所述第一吸液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主体部至所述侧壁的方向,各所述第一吸液部层叠设置且相互抵接。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第一吸液部朝向所述底壁的端部至所述底壁的距离相等。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包括多层隔膜与多层极片,所述隔膜包括基部,各所述基部与各所述极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主体部,其中,至少部分隔膜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部连接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基部弯折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沿所述第一主体部至所述侧壁的方向,各所述延伸部层叠设置且相互抵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吸液部。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芯还包括第二吸液部,所述第二吸液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吸液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液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底壁。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液部包括第一吸液段与第二吸液段,所述第一吸液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底壁,所述第二吸液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吸液段,并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底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1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