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3410.9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9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练仁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统富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7/12;B32B5/26;B32B9/02;B32B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罗继亮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紫外线 复合 面料 | ||
本申请属于服装面料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应用在高档外衣服饰上,包括抗菌层、第一粗棉层、第一细纱网层、粘结层、防紫外线层、第二粗棉层、第二细沙网层、针织面层;抗菌层的上方依次包括第一粗棉层、第一细纱网层、粘结层、防紫外线层;抗菌层的下方依次包括第二粗棉层、第二细沙网层、针织面层。本实用,通过在抗菌层的两侧设置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经过热轧复合工艺之后,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形成一个薄层,内部的纤维交叉分布,抗菌层中的抗菌剂脱离的时候,部分会被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捕捉,使整个面料,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抗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抗菌面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后处理技术的传统抗菌面料,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将抗菌剂加到面料上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类面料随着服装水洗次数的增加抗菌效果会大幅下降,以至于不能起到抗菌的效果。另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合成到化学纤维里。这类面料加工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一套专门的生产工艺,其抗菌、杀菌、抑菌效果持久。
目前常用的抗菌面料都是上述的第一种,其抗菌效果随着使用时间(水洗次数增加)而降低,无法应用在高档的外衣上,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应用在高档外衣服饰上。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包括抗菌层、第一粗棉层、第一细纱网层、粘结层、防紫外线层、第二粗棉层、第二细沙网层、针织面层;
所述抗菌层的上方依次包括第一粗棉层、第一细纱网层、粘结层、防紫外线层;
所述抗菌层的下方依次包括第二粗棉层、第二细沙网层、针织面层;
所述防紫外线层包括无纺布基层和覆膜层,所述覆膜层的具有间隔分布的百褶面,所述覆膜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紫外线涂层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防紫外线层的表面且位于相邻两个百褶面之间设置有粘结面,所述粘结面的表面设置有针孔。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抗菌层包括水刺无纺布,所述水刺无纺布的表面设置有抗菌剂。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粗棉层、第二粗棉层的厚度为0.36-0.55mm。
进一步优选,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06-0.1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菌层的两侧设置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其相当于过滤件,经过热轧复合工艺之后,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形成一个薄层,内部的纤维交叉分布,抗菌层中的抗菌剂脱离的时候,部分会被第一粗棉层和第二粗棉层捕捉,使整个面料,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抗菌效果,相对于现有单纯抗菌层的使用,其抗菌效果更加的持久,适合在高档外衣上使用;
本使用新型,通过设置防紫外线层,其能够很好的遮挡紫外线,百褶面的设计,使阳光直接照射的部分距离面料之间具有间隔,热量传递的比较慢,虽然设计百褶面,但其依然使用的是单层结构,并设置针孔,易于透气,穿着舒适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该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的截面的层状示意图;
图2为该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的防紫外线层示意图;
图3为该高抗菌防紫外线复合面料的上表面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统富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统富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3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