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模块及笔记本电脑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3875.4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51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豪;李时森;吴明庭;甘世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立讯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模块 笔记本电脑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模块及笔记本电脑。天线模块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且包括:介质基板、非对称双频天线和功分网络;介质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非对称双频天线设置于第一表面,且包括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的结构不相同;功分网络包括微带功分器和接地板;微带功分器设置于第一表面,连接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并分配输入功率给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接地板覆盖第二表面对应微带功分器的区域。因此,天线模块可达到分离式的馈电效果,从而减小SAR值,减小对人体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模块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可通过天线进行通信信号的发送与接收。但是,在通信过程中,天线向外发送电磁场,使得人体产生感应电磁场,而人体各种器官均为有耗介质,因此人体的体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从而对人体造成影响。
在国际上通常采用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来衡量电磁暴露环境下人体吸收的能量,SAR值的单位为瓦特每千克(W/kg)或者毫瓦每克(mw/g)。可通过限定电子设备的SAR值的上限,确保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安全。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中,天线模块通常设置在屏幕的上方,且基于设置位置其SAR值基本满足中国国内对SAR的限值要求(即在进网测试中要求SAR限值取10g平均值,限值为2.0W/kg)。然而,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占比的提高,挤压了原本留给天线模块的配置空间,所以,相关业者将笔记本电脑的天线模块调整设置于主机壳体内。但是,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壳体内的天线模块可能出现部分频段的SAR值会出现偏高,不能满足中国国内对SAR的限值要求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天线模块及笔记本电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模块及笔记本电脑,可以有效解决现有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壳体内的天线模块可能出现部分频段的SAR值会出现偏高,不能满足中国国内对SAR的限值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块,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天线模块包括:介质基板、非对称双频天线和功分网络。介质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非对称双频天线设置于第一表面,且包括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的结构不相同。功分网络包括微带功分器和接地板;微带功分器设置于第一表面,连接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并分配输入功率给第一双频辐射单元和第二双频辐射单元;接地板覆盖第二表面对应微带功分器的区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主机壳体、显示壳体和本申请的天线模块。其中,显示壳体与主机壳体枢接;本申请的天线模块设置于主机壳体内,且位于主机壳体远离显示壳体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模块通过功分网络的使用,可达到分离式的馈电效果,从而减小SAR值,减小对人体的损害;当天线模块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壳体内时,可满足中国国内对SAR的限值要求。另外,天线模块通过非对称双频天线的配置,可操作于双频,且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笔记本电脑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天线模块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立讯电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立讯电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3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