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集成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10548.5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7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郑贝;刘学红;王翼锋;王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格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36;H01Q1/52;H01Q5/307;H01Q1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许莉莉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常熟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集成 天线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室内集成天线,包括反射板以及设置在反射板上的第一双频振子、第二双频振子、GPS振子、蓝牙振子、垂直极化振子、水平极化振子、第一隔离振子和第二隔离振子,所述第一隔离振子隔离第一双频振子和垂直极化振子,所述第二隔离振子隔离第二双频振子和垂直极化振子。该天线将多频段的振子设置在同一反射板上,且通过隔离振子进行有效隔离,提高该天线覆盖频段的同时显著提高天线增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领域,特别是一种室内集成天线。
背景技术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家庭中,而为了增强路由器的信号,通常在路由器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天线。
现有的天线功能单一,无法覆盖多频段,增益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集成天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室内集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以及设置在反射板上的第一双频振子、第二双频振子、GPS振子、蓝牙振子、垂直极化振子、水平极化振子、第一隔离振子和第二隔离振子,所述第一隔离振子隔离第一双频振子和垂直极化振子,所述第二隔离振子隔离第二双频振子和垂直极化振子。
优选的,在上述的室内集成天线中,所述第一双频振子、第二双频振子、GPS振子、蓝牙振子、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呈环形设置且包围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
优选的,在上述的室内集成天线中,所述第一双频振子和第二双频振子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双频振子呈“U”型。
优选的,在上述的室内集成天线中,所述第一双频振子和第二双频振子的频段均为2.4G和5G,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和垂直极化振子的频段均为6G。
优选的,在上述的室内集成天线中,所述反射板上设有多个线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天线将多频段的振子集成设置在同一反射板上,且通过隔离振子进行有效隔离,提高该天线覆盖频段的同时显著提高天线增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室内集成天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室内集成天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室内集成天线,包括反射板1以及设置在反射板1上的第一双频振子2、第二双频振子3、GPS振子4、蓝牙振子5、垂直极化振子6、水平极化振子7、第一隔离振子8和第二隔离振子9,第一隔离振子8隔离第一双频振子2和垂直极化振子6,第二隔离振子9隔离第二双频振子3和垂直极化振子6。
进一步的,第一双频振子2、第二双频振子3、GPS振子4、蓝牙振子5、垂直极化振子6和水平极化振子7呈环形设置且包围第一振子8和第二振子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格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格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10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根机
- 下一篇:移动式共享充电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