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33109.6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36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祝亚运;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锰玛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牛晓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驾驶舱 双向 电子 油门 踏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涉及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油门踏板装置仅能够单方向踩踏,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的车型适配性较差,利用频次和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的V型活动支架底端与底座相枢接;V型活动支架的第一顶端和第一活动轮组件铰接于前踏板,V型活动支架的第二顶端和第二活动轮组件铰接于后踏板;活动轮组件与踏板本体之间均设置有发条弹簧;底座上设置有霍尔位移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的侧面设置有通信接口。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油门踏板装置双方向踩踏,优化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的车型适配性,提高利用频次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兴起的大环境下,各种关于工程机械车辆的无人化、智能化应用层出不穷。当前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环境由于粉尘、气味等的存在较为恶劣,驾驶员长期处于该工作环境下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或者工作环境本身较为危险。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衍生出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技术应用,将工程机械车辆驾驶舱中的操作部件如踏板、操作杆等从工程机械车辆上分离到监控室中,工程机械车辆驾驶舱内设置控制单元,二者通过信号连接,使驾驶员能够从非视距的监控室中远程遥控工程机械车辆。而工程机械车辆品类繁多,操作习惯与常规乘用车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本申请人发现:装载机、压路机等轮式工程机械车辆的踏板与普通轿车相同,而挖机、抓钢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车辆需要通过两个踏板控制左右两侧履带的差速实现转向。目前在大工业工程机械无人化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需要应用一个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既要满足远程接管装载机、压路机等轮式工程机械车辆的同时,又要满足挖机、抓钢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车辆的接管操作。而现有技术提供的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内的油门踏板装置仅能够进行单方向踩踏,不同车型需要不同踏板控制,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难以满足多种车型,利用频次和工作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油门踏板装置仅能够单方向踩踏,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的车型适配性较差,利用频次和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油门踏板装置仅能够单方向踩踏,无人驾驶智能接管舱的车型适配性较差,利用频次和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用于驾驶舱的双向电子油门踏板装置,包括底座、V型活动支架、踏板本体和活动轮组件,其中:
V型活动支架的底端与底座相枢接;踏板本体包括相固接的前踏板和后踏板,V型活动支架的第一顶端以及第一活动轮组件铰接于前踏板,V型活动支架的第二顶端以及第二活动轮组件铰接于后踏板;且每个活动轮组件与踏板本体之间均设置有发条弹簧;
底座上还设置有霍尔位移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的侧面设置有通信接口。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前踏板和后踏板之间呈钝角夹角且为一体式结构。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前踏板和后踏板上的铰接轴均为第一销轴。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活动轮组件包括双Y型结构件,第一销轴贯穿双Y型结构件的顶部Y型叉,双Y型结构件的底部Y型叉设置有活动轮;发条弹簧的内端固定于活动轮组件,发条弹簧的外端抵接于踏板本体。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前踏板和后踏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键槽,发条弹簧的外端卡接在键槽上。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键槽设置有两个卡位,双Y型结构件的顶部Y型叉两侧各连接一个发条弹簧,V型活动支架的顶端处在双Y型结构件的顶部Y型叉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锰玛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锰玛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331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