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正反向切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77757.1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于敬;姬长新;何成;陈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平伊文华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3/24 | 分类号: | H02P23/24;H02P25/16;H02P3/18;H02P25/0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刘军锋 |
地址: | 256200 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向 切换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反向切换系统,停止开关K3分别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线圈KM1‑A、反向继电器KM2的线圈KM2‑A,正向继电器KM1的线圈KM1‑A连接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B,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B连接启动开关K1,反向继电器KM2的线圈KM2‑A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瞬时常闭触点KM1‑B,瞬时常闭触点KM1‑B连接反向开关K2;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与电源线正相连接,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与电源线反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反向切换系统仅需要两个继电器就可以实现电机M的启停功能、正反转功能,依次来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反向切换系统,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设备设施应用广泛的领域中,需要由一个单相交流电机进行驱动。这个单相交流电机需要有正、反转功能,能使皮带输送机进行前进与后退、卸料小车的前进与后退、升降平台的上升和下降,因此,目前常用的交流电机控制电路,利用继电器K1来控制电机的启动、停止,由继电器K2、K3来切换电机的运行方向,三个中间继电器KA1、KA2、KA3的连动常开触点各2组。其中继电器K1的2组连动常开触点用于闭合或断开与单相交流电的火线L和零线N的连接。中间继电器KA2的2组连动常开触点用于闭合或断开与KA1的2组常开触点的连接。中间继电器KA3的2组连动常开触点也用于闭合或断开与KA1的2组常开触点的连接,但是该电路中需要3个继电器,较多的继电器会增加电路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的正反向切换系统。
一种正反向切换系统,包括正向继电器KM1、反向继电器KM2、启动开关K1、反向开关K2、停止开关K3和电机M;
停止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线,第二端分别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线圈KM1-A的第一端、反向继电器KM2的线圈KM2-A的第一端,正向继电器KM1的线圈KM1-A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B的第一端,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B的第二端连接启动开关K1的第一端,启动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线,反向继电器KM2的线圈KM2-A的第二端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瞬时常闭触点KM1-B的第一端,瞬时常闭触点KM1-B的第二端连接反向开关K2的第一端,反向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线;
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正相连接,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反相连接,电机M分别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的第二端、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的第二端,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和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为瞬时常开触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和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的上口接线顺序均为第一电源线的U相、V相、W相,正向继电器KM1的主触点KM1-C的下口接线顺序依次为第一电源线的U相、V相、W相,反向继电器KM2的主触点KM2-C的下口接线顺序依次为第一电源线的W相、V相、U相。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铃D、继电器KA、电铃开关K4;继电器KA的线圈KA-A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线,第二端连接正向继电器KM1的瞬时常闭触点KM1-E的第一端,正向继电器KM1的瞬时常闭触点KM1-E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E的第一端,反向继电器KM2的瞬时常闭触点KM2-E第二端连接电铃开关K4的第一端,电铃开关K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线,电铃D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线,第二端连接继电器KA的瞬时常开触点KA-B的第一端;继电器KA的瞬时常开触点KA-B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平伊文华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邹平伊文华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宏拓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777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