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入手术治疗单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78747.X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31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静;邓颖;王一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6/00 | 分类号: | A61B46/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杨盼盼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手术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手术治疗单,包括:用于介入手术治疗的治疗巾、吸液垫以及操作孔。其中,治疗巾包括洞巾以及透明塑料膜;操作孔包括第一股动脉穿刺孔、第二股动脉穿刺孔以及桡动脉穿刺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术治疗单,通过设置透明塑料膜,方便医护人员在术中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设置的吸液垫用于吸收术中洞巾上沾染的液体,可避免洞巾影响手术操作;增设的桡动脉穿刺孔,可以满足由股动脉改为桡动脉穿刺,穿刺点位置发生改变的介入手术操作使用的要求,在不用移动手术治疗单的情况下,医生能更从容选择穿刺部位,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减轻缓解患者的痛苦,使得手术更加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入手术治疗单。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其中,在介入手术中,经常遇到突发情况,由股动脉改为桡动脉穿刺,穿刺点位置发生改变。然而目前的手术治疗单上只有2个股动脉穿刺孔,当术中穿刺点位置由股动脉位置改为桡动脉穿刺位置时,需要移位手术治疗单,从而影响手术效率,耽误的手术时间会增加患者额外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介入手术治疗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介入手术治疗单,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用于介入手术治疗的治疗巾,所述治疗巾包括洞巾以及透明塑料膜,所述透明塑料膜固定安装在所述洞巾的左侧边缘;
吸液垫,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洞巾的上部;
操作孔,其包括第一股动脉穿刺孔、第二股动脉穿刺孔以及桡动脉穿刺孔,所述第一股动脉穿刺孔、所述第二股动脉穿刺孔以及所述桡动脉穿刺孔均贯穿所述吸液垫以及所述洞巾设置。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治疗巾的长度为350cm,宽度为180cm。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洞巾的长度为350cm,宽度为140cm;所述透明塑料膜的长度为350cm,宽度为40cm。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吸液垫为医用脱脂纱布吸液垫。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吸液垫的长度为160cm,宽度为90cm。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吸液垫的头端边缘与所述洞巾的头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为90cm,且所述吸液垫的尾端边缘与所述洞巾的尾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0cm,所述吸液垫的右侧边缘与所述洞巾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0cm。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第一股动脉穿刺孔以及所述第二股动脉穿刺孔的规格均为15cm*15cm,所述桡动脉穿刺孔的规格为16cm*12cm。
上述的介入手术治疗单,其中:所述桡动脉穿刺孔的头端边缘与所述吸液垫的头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桡动脉穿刺孔的左侧边缘与所述吸液垫的左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7cm;所述桡动脉穿刺孔与所述第二股动脉穿刺孔平行相距4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医院,未经北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78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剂量药物胶囊微量灌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吹风机的调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