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01308.6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0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育升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1V9/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检测 油管 内壁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焊缝探测器,所述筒体的右侧设置有金属缺失传感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外环,所述外环套接于筒体的外表面,所述外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该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通过设置有防护机构,从而达到为焊缝探测器和金属缺失传感器提供一定的缓冲与减震,避免直接与管道的内壁发生磕碰,进而保障对管道内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避免了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因磕碰导致损坏,使得使用寿命缩短,从而解决了管道内壁检测装置缺少防护的问题,进而使得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的实用性增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内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油管内壁检测分为管道漏磁内检测、管道几何变形内检测、管道中心线IMU检测以及管道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其中管道漏磁内检测是利用永磁铁对管道管壁进行饱和磁化,当管壁没有缺陷时,磁力线被约束在管壁之内,当管壁存在缺陷时,管壁磁力线穿出管壁产生漏磁,利用传感器采集漏磁信号,达到检测目的,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检测技术最为成熟,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经济性高,是目前全球长输管道以及油气田集输管道检测应用最多的方法。
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720649668.8公开了一种管道内壁检测装置,该申请是利用永磁铁金属对管道管壁进行饱和磁化,然后通过缺失传感器对管道管壁进行感应,进而可以检测出管道管壁的裂缝以及孔洞,在检测过程中是利用管道输出介质驱动检测装置在管道内运行,在检测装置随着介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管道的内壁发生磕碰,进而影响检测装置对管道内壁的检测,而且容易损伤检测装置,从而使得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故而提出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具备防护的优点,解决了在检测过程中是利用管道输出介质驱动检测装置在管道内运行,在检测装置随着介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管道的内壁发生磕碰,进而影响检测装置对管道内壁的检测,而且容易损伤检测装置,从而使得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检测的油管内壁检测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焊缝探测器,所述筒体的右侧设置有金属缺失传感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外环,所述外环套接于筒体的外表面,所述外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外环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方槽,两个所述方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块,两个所述缓冲块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缓冲块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外部的阻尼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机构。
进一步,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套接于筒体的外表面,所述防护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皮套,所述防护环的内周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皮碗,所述筒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撞头套,所述焊缝探测器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所述金属缺失传感器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一侧均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阻尼器的外表面均活动安装有辅助弹簧,两个所述辅助弹簧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方槽的内腔相对一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辅助弹簧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缓冲块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方槽的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通孔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杆的相对一侧均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育升,未经杨育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01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