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14715.0 | 申请日: | 2022-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熊瑞明;肖汉;赵书威;蔡磊;潘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58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预应力 混凝土 灌注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包括冠梁,所述冠梁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灌注桩通过钢筋笼浇筑而成,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上端通过设置在混凝土灌注桩顶部的桩顶锚具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下端通过设置在灌注桩内部的桩底锚具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施加预应力,提高排桩支护抵抗侧向土压力的能力,减小了原有技术不足,增加抛撑或排桩带来的施工难度增加或成本增加,通过对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施加预应力,增加了施工可选择的工况分解,提供更为合理的基坑开挖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基坑施工深度也随之加深,施工过程中用以应对不利地质条件下基坑变形,现有技术条件下通常通过增加排桩、支撑或改变支护形式来实现基坑加固,现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引入支护工程,本发明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提高支护桩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包括冠梁,所述冠梁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灌注桩,所述混凝土灌注桩通过钢筋笼浇筑而成,位于所述钢筋笼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上端通过设置在混凝土灌注桩顶部的桩顶锚具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下端通过设置在灌注桩内部的桩底锚具固定。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在制作时,在钢筋笼底部的一侧预留有用于固定预应力钢绞线的支架,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所述桩底锚具。
优选地,所述桩底锚具与钢筋笼底部的支架焊接相连,并固定于桩底。
优选地,所述桩顶锚具的外部设置有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对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施加预应力,提高排桩支护抵抗侧向土压力的能力,减小了原有技术不足,增加抛撑或排桩带来的施工难度增加或成本增加。
2、通过对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施加预应力,增加了施工可选择的工况分解,提供更为合理的基坑开挖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冠梁;2、桩顶锚具;3、钢筋笼主筋;4、混凝土灌注桩;5、预应力钢绞线;6、桩底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结构,包括冠梁1,冠梁1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灌注桩4,混凝土灌注桩4通过钢筋笼(图中通过钢筋笼主筋3显示)浇筑而成,位于钢筋笼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预应力钢绞线5,选用预应力钢绞线可以避免后期冠梁施工时桩头剔凿造成的影响,预应力技术选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同时可以兼具无粘结预应力便于施工,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握裹力强的特点,预应力钢绞线5的上端通过设置在混凝土灌注桩4顶部的桩顶锚具2固定,预应力钢绞线5的下端通过设置在灌注桩内部的桩底锚具6固定,钢筋笼在制作时,在钢筋笼底部的一侧预留有用于固定预应力钢绞线5的支架,预应力钢绞线5穿过桩底锚具6,桩底锚具6与钢筋笼底部的支架焊接相连,并固定于桩底,桩顶锚具2的外部设置有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绞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14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