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17228.X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43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利;周苗苗;万欣;叶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广州)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1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 代理人: | 王攀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排水 海绵 城市 透水 路面 | ||
1.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包括第一拼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组件(1)左右两侧分别有第二拼接组件(3)和第三拼接组件(5),所述第一拼接组件(1)上侧呈矩形阵列分布有第一盲点组件(2),所述第一拼接组件(1)上侧有第一过滤机构(4),所述第三拼接组件(5)上侧呈矩形阵列分布有第二盲点组件(6),所述第三拼接组件(5)上侧有第二过滤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组件(1)包含有主海绵板(11)、第一横向排水槽(14)和第一纵向排水槽(15);所述主海绵板(11)一侧下部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插孔(12),所述主海绵板(11)另一侧上部等间距开设有第二插孔(13),所述主海绵板(11)上侧从前到后等间距开设有所述第一横向排水槽(14),所述主海绵板(11)上侧从左到右方向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纵向排水槽(15),所述第一纵向排水槽(15)和第一横向排水槽(14)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横向排水槽(14)下部从左到右等间距开设有第一通孔(17),所述主海绵板(11)上侧呈矩形阵列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组件(3)包含有卡块(31)、第二海绵板(32)、卡杆(33)和第一插轴(34);所述第二海绵板(32)内侧等间距分布有所述第一插轴(34),所述第一插轴(34)与第一插孔(12)插接,所述第二海绵板(32)上部前后两侧均等间距分布有所述卡杆(33),所述卡杆(33)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所述卡块(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拼接组件(5)包含有第二插轴(51)和第三海绵板(52),所述第三海绵板(52)内侧等间距分布有所述第二插轴(51),所述第二插轴(51)与第二插孔(13)插接,所述第三海绵板(52)下部前后两侧均等间距开设有矩形卡槽(53),所述矩形卡槽(53)内部左右均开设有方形卡槽(54),所述第三海绵板(52)上侧从前到后等间距开设有第二横向排水槽(55),所述第三海绵板(52)上侧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第二纵向排水槽(57),所述第二纵向排水槽(57)和第二横向排水槽(55)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排水槽(55)下部从左到右等间距开设有第二通孔(56),所述第三海绵板(52)上侧呈矩形阵列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槽(5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3)数量与矩形卡槽(53)数量相等,所述卡杆(33)位置与矩形卡槽(53)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卡块(31)位置与方形卡槽(54)位置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点组件(2)包含有第一螺杆(21)和第一盲点防滑垫(22);所述第一盲点防滑垫(22)上部中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螺杆(21),所述第一螺杆(21)下侧贯穿所述第一盲点防滑垫(22),所述第一螺杆(21)下侧与第一内螺纹孔槽(16)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机构(4)包含有第一过滤组件(41)、第一横向杆(42)和第一纵向杆(43);所述第一纵向杆(43)上从前到后等间距分布有所述第一横向杆(42),所述第一纵向杆(43)与第一横向杆(42)交叉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杆(43)位于第一纵向排水槽(15)内侧,所述第一横向杆(42)位于第一横向排水槽(14)内侧,所述第一横向杆(42)上等间距分布有第一过滤组件(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点组件(6)包含有第二螺杆(61)和第二盲点防滑垫(62);所述第二盲点防滑垫(62)上部中间连接有所述第二螺杆(61),所述第二螺杆(61)下侧贯穿所述第二盲点防滑垫(62),所述第二螺杆(61)下侧与第二内螺纹孔槽(58)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广州)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广州)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172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汽收缩炉内照明装置
- 下一篇:新型塑胶叶轮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