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72988.0 | 申请日: | 202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8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小伟;韩文亮;李明军;孙冬霞;郝延杰;高琪;张国顺;张峰;高英波;鲍文辉;田雪慧;刘树泽;王子强;周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49/02;A01C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刘宝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玉米 间作 播种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涉及大豆玉米间作播种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的前端设置有成畦装置,成畦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与机架连接,固定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绞龙轴,绞龙轴中部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两侧的绞龙轴上均设置有螺旋绞龙叶片,两个螺旋绞龙叶片的旋向相反,螺旋绞龙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大,机架上依次设置有驱动组件一、玉米播种单体一、大豆播种单体一、大豆播种单体二、玉米播种单体二和驱动组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农田微地形,提高大豆播种区域耕地高度,以减少玉米对大豆遮阴,增强大豆的光合作用,并且还能减轻因涝害对大豆的影响,提高大豆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玉米间作播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
背景技术
大豆玉米间作是指2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或4行玉米间作2行大豆,或6行玉米间作2行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农艺是通过合理安排垄沟距,利用大豆和玉米的植株高度差,进行大豆玉米互相穿插种植,使两种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复种指数,从而实现一地双收、有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种植技术,增强农田群体结构稳定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绿色、高产、高效等优势;但大豆作为喜光矮秆作物,在玉米遮荫条件下,光能利用率降低,同时田间群体结构增大不利于排涝降渍、灌水保墒,造成大豆产量较低。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现状,研发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能够提高大豆播种区域耕地高度,以减少玉米对大豆遮阴,增强大豆的光合作用,并且还能减轻因涝害对大豆的影响,提高大豆产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沿播种时移动方向,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成畦装置,所述成畦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固定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绞龙轴,所述绞龙轴中部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两侧的所述绞龙轴上均设置有螺旋绞龙叶片,两个所述螺旋绞龙叶片的旋向相反,沿所述绞龙轴中部到其端部,所述螺旋绞龙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两个主低畦抹平板和高畦抹平板,两个所述主低畦抹平板位于高畦抹平板两侧,所述螺旋绞龙叶片位于所述主低畦抹平板内部,所述高畦抹平板向所述螺旋绞龙叶片的斜后方延伸,所述高畦抹平板内部相对设置有两个挡块,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驱动组件一、玉米播种单体一、大豆播种单体一、大豆播种单体二、玉米播种单体二和驱动组件二,所述大豆播种单体一和所述大豆播种单体二位于所述高畦抹平板的上方,所述玉米播种单体一和所述玉米播种单体二分别位于所述高畦抹平板的两侧。通过成畦装置能够可改变农田微地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形结构,中间用于种植大豆,大豆的高度得的提升,光合作用得到加强,受积水影响较小,大豆的产量得到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高畦抹平板上可移动地设置有两个所述挡块,所述挡块的外侧前端设置有副低畦抹平板,所述副低畦抹平板位于所述主低畦抹平板内部,所述副低畦抹平板与所述主低畦抹平板结构相同且短于所述主低畦抹平板,所述副低畦抹平板的下边缘低于所述高畦抹平板下边缘。通过将挡块设置成可移动的能够调整高畦宽度,适应多种种植需要,通过副低畦抹平板能够弥补挡块移动后与主低畦抹平板产生的缝隙,防止漏土更好的成型。
进一步的,调节杆水平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一和所述驱动组件二之间,所述挡块上设置有调整柄,所述调整柄能沿着所述调整杆移动。便于调整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绞龙叶片的边缘均匀设置有破碎齿。能够将较大的土块进行破碎,便于种子掩埋和高低畦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所示齿轮箱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绞龙轴贯穿所述齿轮箱,所述绞龙轴的两端通过可调心轴承一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能够提高绞龙轴的工作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滨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72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NG船运数据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压与限冷态短路电流的结构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