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碳余热利用的组合式炉前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77666.5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4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弋治军;李枫;张旭海;蒋智勇;李攀;丁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F27D17/00;F27D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易创经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22 | 代理人: | 刘晓文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利用 组合式 输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碳余热利用的组合式炉前输送系统,包括转运站,还包括:炉前输送装置,炉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盖体和鼓风机,第一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落料管的出口的正下方,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伸入至转运站的内部,盖体罩设在第一输送机的上方,鼓风机用于向第一输送机的内部吹风;第二输送机,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转运站的下方,第二输送机的出料端伸入至固固换热锅炉的内部;以及分料管,分料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连接,分料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连接,分料管上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第一端与出料管的内部连通,出料管的第二端与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碳余热利用的组合式炉前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竖炉球团的余热利用方面,尽可能提高球团的余热利用率,提高余热利用经济价值,是技术和经济层面追求的目标。理论上进入固固换热锅炉的球团温度越高越好,入炉的料量越多、越均匀越好。因此,综合考虑固固换热锅炉的炉前输送系统的具体结构,从而实现尽可能多的高温球团进入换热装置,尽可能提高入炉的料温,物料尽可能均匀进入换热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现有竖炉球团的冷却工艺主要有两种方式:a、焙烧后的球团矿由链板机送至转运站,再由转运站进入带冷机,经带冷机冷却后送至成品仓。此种工艺在考虑余热利用时,有很大的弊端,从球团竖炉出口至转运站的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热量损失;b、焙烧后的球团矿直接由带冷机冷却,冷却后的球团矿由皮带输送机送至成品仓。此种工艺由于未考虑余热回收,当需要余热回收时,带冷的鼓风机需要停止运行,从而导致带冷输送设备超温,引起设备故障。
对于a方式,由于链板机是敞开式结构,从而导致在输送过程中,高温球团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热量损失严重,使得竖炉球团的余热回收效率降低。对于b方式,由于带冷机的结构,当需要余热利用时,必须将带冷机的鼓风机停止,从而保证进入固固换热锅炉物料拥有较高的温度。这样,常规的带冷机输送设备就可能会出现耐不住高温而损坏,造成整个系统停止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碳余热利用的组合式炉前输送系统,使其同时具有保温输送和带式冷却两大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碳余热利用的组合式炉前输送系统,设置在落料管、固固换热锅炉和皮带输送机之间,包括转运站,还包括:
炉前输送装置,所述炉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盖体和鼓风机,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所述落料管的出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伸入至所述转运站的内部,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一输送机的上方,所述鼓风机用于向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内部吹风;
第二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所述转运站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机的出料端伸入至所述固固换热锅炉的内部;以及
分料管,所述分料管设置在所述转运站内,所述分料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分料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料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分料管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上方,所述出料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料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机架之间保持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为耐高温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为链斗式输送机或斗提式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的数量为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77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