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料组件和包括该输料组件的增材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92832.9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3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达伟;林慧怡;林勇永;徐萌;朱志雄;宫秀梅;郭志达;谭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21 | 分类号: | B29C64/321;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湖南泽达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84 | 代理人: | 胡仿 |
地址: | 中国澳门氹仔徐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包括 制造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料组件和包括该输料组件的增材制造设备,输料组件用于在固态增材制造中输送原材料,输料组件包括输送管、下压部件、存储部件和阻挡部件。输送管具有输送通道以及与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下压部件可伸入输送通道内下压输送通道内的原材料,以使原材料经由出料口输出。存储部件与进料口相对设置,用于存储原材料并经由进料口将原材料推动至输送通道内。阻挡部件与输送管相对设置,阻挡部件处于阻挡状态时,原材料被阻挡在输送通道外,阻挡部件处于非阻挡状态时,原材料可被推入输送通道内。该输料组件能够连续输送原材料,有助于提高增材制造设备的制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料组件和包括该输料组件的增材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增材技术是指通过逐层沉积来连接材料以生产多材料部件或功能梯度部件的工艺,该工艺能够在减少加工工序及缩短加工周期的前提下,还能够快速精密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因此,增材制造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机械、化工、能源、艺术等众多领域中,例如制造非金属、钛合金、铝合金、钢、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增材制造通常是采用一支内部填充有棒料或者粉料的中空搅拌工具,利用中空搅拌工具带动填充材料旋转并平移,同时填充的棒料或者粉料受到持续下压力作用下扎,并与基材相对运动发生剧烈形变后软化,形变流随着中空搅拌工具的平移涂覆在基材上,以此类推,第二次涂覆层可作用在前一涂层上,以实现增材制造的目的。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固态增材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连续输送,当一支固定长度的耗材棒被消耗完后,需要停止增材制造,手动更换新的耗材棒之后,再继续进行制造,导致制造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料组件和包括输料组件的增材制造设备,该输料组件能够连续输送原材料,有助于提高增材制造设备的制造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用于在固态增材制造中输送原材料,所述输料组件包括输送管、下压部件、存储部件和阻挡部件。输送管具有输送通道以及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下压部件可伸入所述输送通道内下压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所述原材料,以使所述原材料经由所述出料口输出。存储部件与所述进料口相对设置,用于存储所述原材料并经由所述进料口将所述原材料推动至所述输送通道内。阻挡部件,与所述输送管相对设置,其中,在所述阻挡部件处于阻挡状态时,所述原材料被阻挡在所述输送通道外;在所述阻挡部件处于非阻挡状态时,所述原材料可被推入所述输送通道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料组件中,存储部件能够存储原材料,并将存储的原材料经由输送管的进料口推动至输送管的输料通道内,再经下压部件对输送通道内的原材料进行下压,可将原材料输送至目标位置进行增材制造,且在下压部件下压原材料时,通过阻挡部件可对存储部件内的原材料进行限位,防止在下压部件下压过程中,后一支原材料进入输料通道内对下压部件产生干涉。通过输送管、下压部件、存储部件以及阻挡部件的配合,能够连续输送原材料,从而有助于提高增材制造设备的制造效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下压部件包括下压部和驱动部。所述下压部的第一端可伸入所述输送通道内并在所述输送通道内轴向移动。驱动部与所述下压部的第二端活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压部运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下压部的第一端呈棱锥形,且所述第一端下压所述原材料并随所述原材料转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存储部件包括存储框架和推动部。存储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所述第三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形成存储空间。推动部设置于所述存储框架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存储空间内的所述原材料经由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输送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92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自动化切割的数控激光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电气工程采样机构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