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00741.9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7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艳;史学正;梁音;田芷源;马瑞;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3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渗带坡面 径流 调控 结构 | ||
1.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包括速渗层(1)、导水暗管(4)、集水暗管(5)和集水槽(6),其特征在于,速渗层(1)沿垂直于坡面高度下降方向间隔布设,速渗层(1)下均铺设有一组导水暗管(4),导水暗管(4)的出水端均与集水暗管(5)相连,集水槽(6)设于集水暗管(5)的排水端,收集排水;导水暗管(4)与集水暗管(5)外包裹无纺布作为细过滤层(3),并在管道周边布置作物秸秆作为粗过滤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渗层(1)的土壤中含有能增加土壤入渗性能的疏水材料,所述疏水材料为无机多孔材料、木屑或作物秸秆,其中无机多孔材料粒径3mm,木屑粒径1cm,作物秸秆粒径3cm,所用疏水材料的添加比例为速渗层体积的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渗层(1)布设间隔为30-50m,每条速渗层宽度为3-5m,深度为30-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过滤层(3)紧密包裹于导水暗管(4)与集水暗管(5)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暗管(4)在速渗层(1)之下,导水暗管为多孔塑料管,直径为10-15cm,每条速渗层(1)可根据其宽度布设至少1根导水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暗管(5)为多孔塑料管,直径不小于导水暗管(4)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速渗带坡面径流调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6)深度低于集水管出口至少20cm,四周通过水泥固定,底部裸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007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电机组定排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