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37348.7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9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A61H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中润迅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4 | 代理人: | 曹诚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下肢 按摩 康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一端固定安装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一端设置有齿轮,第二支撑架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一端设置有按摩棒,按摩棒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一端插设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步进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的电机带动齿轮和设有齿条的转动轴转动,使与转动轴连接的按摩棒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托架内的卫生垫方便医务人员工作者进行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病人由于手术完成后,变化不稳定,或病症较重,需要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在对这类病人护理时,为防止长时间躺卧造成的肌肉萎缩,行动能力欠缺,平衡能力下降,容易产生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产生的褥疮等次生问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人工为病人进行按摩,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按摩方式不够系统,不能帮助患者下肢进行收缩舒展运动,且现有的按摩装置需要来回的移动病人,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固定安装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下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一端与第一支撑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中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动轴,且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设置有按摩棒,所述按摩棒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插设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步进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中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设有齿条的第一转动轴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按摩棒之间均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为内侧凹陷半圆弧设计,且托架内设置有可更换卫生垫,所述托架与装置主体之间通过第四支撑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摩棒有多个滚轮组成,且滚轮均套设在按摩棒的上,滚轮与按摩棒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轴两侧设置有突条,所述第一转动轴内开设有凹槽,突条与凹槽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架下方的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托架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的电机带动齿轮和设有齿条的转动轴转动,使与转动轴连接的按摩棒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托架内的卫生垫方便医务人员工作者进行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下肢按摩的康复装置的托架的俯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第三支撑架;5、按摩棒;6、托架;7、第一转动轴;8、齿轮;9、转动电机;10、步进电机;11、第二转动轴;12、第四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37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浴桶折叠支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网负荷检测仪的探头固定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