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板组件及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77678.9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6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麦(杭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汇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6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康信路6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测试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板组件,包括载板、第一测试针模组件以及第二测试针模组件;第一测试针模组件包括设置于载板上用于固定所述ZIF连接器的产品定位块、位于载板的侧面呈水平设置的侧位针模模组以及设置于载板上驱动侧位针模模组平移的移动平台;第二测试针模组件包括呈竖直设置的针模板组以及若干个竖直探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载板组件,在载板上同时设置第一测试针模组件和第二测试针模组件,可以对ZIF连接器进行扎针测试,还可以对B2B连接器进行OS测试,使得同一个载板组件在一次测试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两种测试操作,从而提升了对于柔性电路板的测试效率以及缩短了测试时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路板自动化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板组件及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中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其内部的核心部件。而柔性电路板在加工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各种测试,以确保加工的产品质量,以及柔性电路板上各个连接器是否正常工作。现有的柔性电路板上一般会在其板体上设置B2B连接器或者Z I F连接器。而这些连接器在柔性电路板的不同位置,因此为了完成对于柔性电路板上不同连接器的测试,需要将电路板分别送入不同的测试设备中,从而完成对于柔性电路板上不同连接器的测试,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在测试环节的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低以及容易在测试过程中造成对于柔性电路板的不必要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测试设备仅能对柔性电路板上的一种连接器进行测试,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要完成全部测试需要经过多个测试设备而引起的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载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板组件,承载待测试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ZI F连接器和B2B连接器,包括载板、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ZI F连接器进行测试的第一测试针模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B2B连接器进行测试的第二测试针模组件;所述第一测试针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板上用于固定所述Z I F连接器的产品定位块、位于所述载板的侧面呈水平设置的侧位针模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载板上驱动所述侧位针模模组平移的移动平台;所述第二测试针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载板上呈竖直设置的针模板组以及若干个穿设于所述针模板组的竖直探针,所述针模板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B2B连接器的第一针模以及铰接于所述第一针模上将所述B2B连接器压紧于所述第一针模上的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位针模模组包括呈水平排布的第一侧位针模、第二侧位针模、第三侧位针模、第四侧位针模和第五侧位针模以及若干个穿设于所述第一侧位针模至所述第五侧位针模的水平探针,所述水平探针由所述第一侧位针模的侧面伸出后,与所述产品定位块上的Z I F连接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位针模模组中的第一侧位针模通过弹性导向柱与所述第二侧位针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位针模通过水平支撑柱与所述第三侧位针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位针模和所述第五侧位针模通过锁紧件与所述第三侧位针模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位针模模组中的第二侧位针模和所述第三侧位针模与所述移动平台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载板上的水平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水平安装板上的直线导轨、固定于所述水平安装板下方的驱动件,所述直线导轨上设置有与所述侧位针模模组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模板组还包括呈竖直排布于所述第一针模底部的第二针模、第三针模、第四针模和第五针模,所述竖直探针由所述第一针模的顶部伸出后,与所述第一针模上的B2B连接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模的顶面设置有放置所述B2B连接器的定位槽以及连接所述盖板的安装槽,于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盖板铰接的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麦(杭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燕麦(杭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77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潮的隧道施工环境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从动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