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87312.X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33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蔡锐林;郭延春;许德光;黄国平;李斌;幸帅超;姜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00 | 分类号: | H02K33/00;H02K41/035 |
代理公司: | 内蒙古达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5113 | 代理人: | 张亚伟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达 对焦 控制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属于摄像产品领域;包括设置于载体侧立面的动极片,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定极片,定极片平行且相对设置于动极片外侧,定极片与动极片之间形成有移动间隙;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电容结构相比,本申请在载体侧立面设置定极片和动极片构成电容结构,在光轴S‑S方向能够减小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都配备有摄像模组,方便用户进行拍照或摄影,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VCM)是摄像模组的重要核心,用来驱动镜头进行移动完成对焦。自动对焦(AutoFocus,AF)是当前最常用的相机对焦技术,主要通过接收VCM驱动芯片输出的驱动电流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力移动镜头的位置,通过电流的变化以及绝对值实现镜头的加速、减速以及定位等,实现快速自动对焦。
目前市场上的音圈马达的结构大同小异,以公告号为CN110601414B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音圈马达为例进行说明,音圈马达主要包括底座、固定架(也称为外壳或壳体)、可动架(也称为载体)、线圈、磁铁、上弹片、下弹片。镜头固定于载体中,线圈绕设于载体的外周面,磁铁设置在载体周围,位于线圈外侧;载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连接上弹片和下弹片。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与磁铁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力,推动载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上弹片与下弹片提供反作用力,载体移动至预定位置,载体上的镜头达到对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闭环马达基本上都是采用内置式的霍尔芯片,通过在镜头载体的位置加装一颗霍尔芯片以感应四周磁铁的磁通量,进而推算出镜头载体的实际位置,从而达到精确定位,实现对焦以确保拍摄影像的清晰度。
然而,现有采用霍尔芯片的方案中,因为霍尔芯片包含FPC,以及霍尔磁石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导致磁石和线圈无法加大,推力受到限制;另外,内部FPC、检测磁石和配重的物料成本、产线组装成本、IC和FPC的SMT,以及FPC和马达pin的焊接,检测磁石和配重的粘接以及在上述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相关治具等等,使得采用霍尔芯片的方案的马达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为此,公告号为CN1135729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在摄像头模组中内置金属板形成电容,具体的;每组电极板50包括设置在镜头组件20上的第一电极板51,以及设置在感光组件30上的第二电极板52,每组电极板50的第二电极板52与该组电极板50的第一电极板51在镜头组件20的光轴S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形成电容,该电容的大小随感光组件30在垂直于镜头组件20的光轴S方向上的移动而变化;驱动组件40根据电容的大小控制感光组件30的移动。该技术中,第一电极板51和第二电极板52在光轴S方向上相对设置,使得摄像头模组在光轴S方向的厚度较大,仍存在优化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用于形成电容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载体侧立面的动极片,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定极片,定极片平行且相对设置于动极片外侧,定极片与动极片之间形成有移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用于形成电容控制信号。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电容结构相比,本申请在载体侧立面设置定极片和动极片构成电容结构,在光轴S-S方向能够减小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焦控制组件的立体结构展示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优选动极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极片安装在载体上的结构展示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固定部与底座连接的结构展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87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用排水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轨道防倾翻安全结构及河道垃圾转运自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