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29837.5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70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杨明;马大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33 | 分类号: | F16F15/133;F16F15/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金鑫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轮 减振器 总成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涉及混动车辆的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飞轮本体以及限扭减振器本体;所述限扭减振器本体包括柔性盘、盖板、限扭装置以及减振装置;将柔性盘以及盖板分别固定安装于飞轮本体的两侧,再将限扭装置压装于飞轮本体与盖板之间,再将减振装置与限扭装置固定连接,实现飞轮本体与限扭减振器本体的一体连接。而且,将减振装置中的花键毂与驱动盘之间设计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进行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安装时,通过拆卸花键毂即可留出相应的空间以将柔性盘安装于发电机的曲轴上,从而快捷地完成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与曲轴之间的安装。该设计实现了结构简化,同时简化装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动车辆的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混动汽车中,限扭减振器与飞轮之间通常为分体结构设计,在安装时,需要先将飞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的曲轴上,再将限扭减振器通过螺栓固定在飞轮上。这种设计形式,结构以及装拆工序均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现有混动汽车中限扭减振器与飞轮分体设计所带来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简化结构、简化装拆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飞轮限扭减振器总成,包括飞轮本体以及限扭减振器本体;
所述限扭减振器本体包括柔性盘、盖板、限扭装置以及减振装置;
所述柔性盘固定安装于所述飞轮本体的一侧;
所述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飞轮本体的另一侧;
所述限扭装置压装于所述飞轮本体与所述盖板之间;
所述减振装置与所述限扭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驱动盘以及花键毂;
所述花键毂与所述驱动盘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花键毂包括主体毂以及花键齿;
所述花键齿一体连接于所述主体毂外周面上;
所述驱动盘上设有供所述花键齿卡入的花键槽;
所述花键槽朝向所述柔性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花键槽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
所述花键毂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所述驱动盘的一面可与所述花键齿的一侧止挡接触;
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所述驱动盘的一面的内侧边缘位置设有卡簧槽;
所述卡簧槽内可拆卸安装有卡簧;
所述卡簧可与所述花键齿的另一侧止挡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为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中部通孔为圆形通孔;
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中部通孔与所述花键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一起铆接在所述驱动盘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弹性件;
所述加强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柔性盘与所述飞轮本体之间,分别与所述柔性盘以及所述飞轮本体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弹性件为蝶形弹簧;
所述飞轮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加强弹性件抵接的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盘中心设有与所述花键毂轴孔连通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29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挖洞的播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