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缆、通信设备及光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16097.9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3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倩;吴博;赵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阳;黄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缆 通信 设备 光通信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通信设备及光通信系统,光缆包括主光纤、护套部和粘接部,主光纤位于护套部内,粘接部位于护套部外侧面上。粘接部为热熔压敏胶层,具有压敏胶特性,通过挤压就能够实现粘接,在实际布放施工中,将光缆的粘接部与墙面接触,通过按压光缆对粘接部施力就能够将光缆快速稳定的粘接在墙面上,无需不断反复在光缆上粘胶层或加热胶层,操作简单且方便,显著的提升光缆的布放效率。热熔压敏胶层还具热熔特性,熔融态的热熔压敏胶与熔融态的护套部成型材料可以经一次共挤出一体形成,使粘接部和护套部界面相互融合而紧密粘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件,显著的提升护套部和粘接部的结合牢度,提升光缆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缆、通信设备及光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以及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场景中。FTTR是将光纤引入至每个房间中,以实现通信系统中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与每个房间中的光线路终端设备(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的连接,光纤传输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且具有更长的寿命及更低的信号衰减,利于实现全屋千兆的需求。
通常光纤的室内布线采用明线部署的方式,所使用的光缆多为透明的隐形光缆,以减小对墙面美观性的破坏,例如表面具有热熔胶层的隐形光缆,常温下热熔胶呈固态几乎无粘接作用,便于光缆收卷等,在实际布放时,配合热熔工具对热熔胶层加热融化而具有粘接性,从而将光缆粘接固定在墙面上。布放操作复杂繁琐且需要额外搭配工具,布放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缆、通信设备及光通信系统,光缆的粘接部为热熔压敏胶层,护套部和粘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件,光缆表面自带压敏胶层,实际布放时直接挤压压敏胶层就能够实现光缆的粘接,操作简单,显著的提升光缆的布放安装效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缆,包括主光纤、护套部和粘接部,主光纤位于护套部的内部,护套部对光纤起到隔离保护作用,粘接部位于护套部的外侧面上,通过粘接部可以实现对光缆的粘接固定。
其中,粘接部为热熔压敏胶形成的胶层,且护套部与粘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件。热熔压敏胶具有热熔特性,其熔点范围可以与护套部成型材料的熔点范围相接近,两者都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熔融态,熔融的护套部成型材料和熔融的热熔压敏胶能够通过一次共挤出工艺在光纤外周一体形成,护套部和粘接部界面相互融合构成一体式结构件,从而获得带有压敏胶的光缆。如护套部和粘接部通过双层共挤出工艺实现一次共挤出,具体的,使护套部的成型材料加热呈熔融状态,形成粘接部的热熔压敏胶加热呈熔融状态,并在双层共挤出机器中使熔融态的两材料汇流后同步挤出形成护套部和粘接部,且粘接部和护套部界面相互融合而紧密粘接形成一体。
与二次注塑形成带胶的光缆相比,使熔融态的护套部成型材料和粘接部成型材料汇流后一次共挤出,护套部和粘接部的界面融合度更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护套部和粘接部之间的结合牢度,减小或避免了光缆脱落的风险,提升光缆粘接布放的可靠性。此外,可以在主光纤外周通过一次共挤出直接形成一体的护套部和粘接部,有利于提升光缆的成型效率。
热熔压敏胶还具有压敏胶的特性,通过挤压就能够实现热熔压敏胶的粘接。在实际布放施工中,将光缆的粘接部与墙面接触,通过挤压或按压光缆对粘接部施力就能够使粘接部与墙面粘接固定,从而将光缆快速稳定、可靠的粘接在墙面上,无需不断反复在光缆上粘胶层或加热胶层,操作简单且方便,显著的提升光缆的布放效率。
光缆还包括多个加强件,多个加强件位于护套部的内部,多个加强件间隔设置在主光纤的外周。加强件能够对护套部起到支撑作用,在受挤压或重物碾压等场景中,能够减小或避免主光纤的受损。而且加强件还能够提升整个光缆的抗拉及抗弯强度,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施工压力,减小或避免在布放施工过程中牵引力等过大或弯折角度过大而对主光纤造成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16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预停机功能的烟用垂直提升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涂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