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38460.7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06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戚淦超;瞿晓凤;刘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5/02;B29L31/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倪鹏程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圈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密封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与所述上模合模后形成用于成型密封圈的型腔,以及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位于所述型腔外侧的第一水平向外段、竖直向上段、第二水平向外段;本方案中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向依次为水平向外、竖直向上、水平向外,相较于传统的流道,本方案增加了一道竖直向上段的流道,这样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道整体变曲折,且介质在竖直向上段流动过程中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进而降低介质的流速,防止溢胶导致产生缺料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密封圈模具。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通过硫化模具进行生产,即将截面为方型的预成型橡胶块置于下模处,上、下模进行合模;
如图1所示,但现有生产密封圈的模具,位于型腔外侧流道的介质的流向是水平向外,这样会导致成型介质流动速度太快导致型腔内的介质缺料,使得开模成型后的密封圈不完整;
综上,如何防止在成型过程中,介质的流速过快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在成型过程中,介质的流速过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密封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与所述上模合模后形成用于成型密封圈的型腔,以及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位于所述型腔外侧的第一水平向外段、竖直向上段、第二水平向外段;
在本方案中,上下模合模之后的型腔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上下膜之间介质在流道的流向,本方案中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向依次为水平向外、竖直向上、水平向外;相较于传统的流道,本方案增加了一道竖直向上段的流道,这样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道整体变曲折,且介质在竖直向上段流动过程中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进而降低介质的流速,防止溢胶导致产生缺料情况的发生。
向下段、第三水平向外段是为了上下模具的配合配合而设计。
为了能够知晓介质在合模过程中是否填满了型腔,本实用新型采用位于所述型腔内外侧的所述流道处均设置有溢料槽;
型腔两侧的流道处开设溢料槽,即在上模处开设一半溢料槽,下模处开设另一溢料槽,在合模过程中形成溢料槽,介质填充满溢料槽证明型腔已经被介质填充,剩余介质会进入至溢料槽中;
本方案中溢料槽的截面为菱形。
在流道处成型的介质为薄片状,为了防止薄片状的介质发生弯曲黏合密封圈,无法将废料除去,本实用新型采用位于所述型腔内外侧的所述流道处均设置有飞边槽;
这样流道内的介质会进入至飞边槽内,薄片状的介质上形成厚度较大的边料,便于后续的跑飞边处理,防止薄片状的介质与密封圈黏合。
为了说明飞边槽具体开设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水平向外段上设置有所述飞边槽;
换句话说,位于第二水平向外段的上模处是平面,位于第二水平向外段的下模处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合模之后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飞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密封圈模具,本方案中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向依次为水平向外、竖直向上、水平向外,相较于传统的流道,本方案增加了一道竖直向上段的流道,这样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道整体变曲折,且介质在竖直向上段流动过程中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进而降低介质的流速,防止溢胶导致产生缺料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38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