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动光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84998.1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2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成;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王一;武晨燕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东***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装置 | ||
一种差动光耦装置包含发光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差动单元。发光单元输出第一光。接收单元设置于发光单元的一侧,且包含第一接收器以及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接收第一光以产生第一信号,第二接收器接收部分第一光以产生第二信号。差动单元与接收单元电性连接,且接收并比较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以产生差动信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有关一种光耦装置,尤指可降低环境干扰的差动光耦装置。
背景技术
就以传统的光耦为例,通常对应每一个讯号通道设置单独的一个发光元件,且对应每一个发光单元设置单独的一个接收模组。当发光元件输出光讯号,系统依据接收模组所接收到的光讯号来判断是开启(ON)或关断(OFF)讯息。
然而,传统光耦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杂讯干扰,使得接收模组难以分辨或排除干扰讯号。为了避免接收模组因杂讯干扰而产生误判的情况,在一般的方法中通常是增加光讯号的强度(例如,增加发光强度或改善光传导效率等),尤其是光讯号的强度一定要大于干扰讯号,借此削弱环境干扰的影响。但是,以这样的方法通常不仅无法大幅度地消除环境干扰,且使得光耦的运作效率不佳。
为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差动光耦装置,来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乃为本案申请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光耦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的无法大幅度地消除环境干扰且运作效率不佳的技术问题,可借由共模以及差动的讯号处理,达到方便使用且高效运作的目的。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申请所提出的差动光耦装置包含发光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差动单元。发光单元输出第一光。接收单元设置于发光单元的一侧,且包含第一接收器以及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接收第一光以产生第一信号,第二接收器接收部分第一光以产生第二信号。差动单元与接收单元电性连接,且接收并比较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以产生差动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差动光耦装置更包含透光单元,透光单元设置于发光单元以及接收单元之间,第一光穿透透光单元。
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单元包含第一透光率以及第二透光率,第一透光率与第二透光率不同,且透光单元对第一光进行差异化分配至第一接收器以及第二接收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含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对第一光进行吸收或散射,且使入射至第一接收器的部分第一光的第一光强度,大于入射至第二接收器的部分第一光的第二光强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含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第一光源输出第一光至接收单元。第二光源与第一光源彼此相似,第二光源比照第一光源对应于第一接收器的方式对应设置,第一光源被设置偏好于第一接收器,第二光源被设置偏好于第二接收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源输出第二光至接收单元。第一接收器接收第一光及部分第二光以产生第一信号;第二接收器接收部分第一光及第二光以产生第二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器包含第一主动区以及第一无效区,且第二接收器包含第二主动区以及第二无效区。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申请所提出的差动光耦装置包含基板、发光单元、透光单元、第一接收器以及第二接收器。发光单元设置在基板之上,并输出第一光。透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与发光单元之间,且将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夹设于基板与透光单元之间,第一光穿透透光单元。第一接收器设于基板,接收第一光的第一部分的光强度以产生第一信号。第二接收器与第一接收器彼此相邻且匹配地设于基板,接收第一光的第二部分的光强度以产生第二信号。其中第一部分的光强度大于第二部分的光强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差动光耦装置更包含差动单元,差动单元与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电性连接,且接收并比较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以产生差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喆富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84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