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中生态挡泥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09894.1 | 申请日: | 202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40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郭青鹏;余红松;张泽斌;万磊;肖文浩;吕晓飞;张学文;邓森;黄立传;罗少华;李珉迪;陈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危松 |
地址: | 443004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泊 水环境 治理 生态 挡泥墙 结构 | ||
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中生态挡泥墙结构,包括多根依次排列插入在湖泊中的第一木桩,第一木桩通过多根横杆连接,由多根第一木桩和横杆在湖泊内构成木墙,木墙湖心侧支撑在多个杩槎上。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传统生态挡泥墙难以形成稳定结构,不能阻止淤泥滑移,同时无法满足淤泥快速脱水、降低二次污染的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中生态挡泥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然水系中,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改善水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调节局部气候、为人类提供饮水与食物等多种功能,保护与修复湖泊水环境对于改善区域生态、提高区域水安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湖泊水环境治理工程中,为增加湖泊水体深度、扩大湖泊库容、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常采用将湖底进行清淤或湖堤加高的方式达到上述目的,但由于项目所在地通常无天然弃土场用于消纳淤泥且淤泥外运过程中容易污染环境、造成土壤不能耕种等问题,目前该方式已不被大范围采用。因此,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占用耕地而采用淤泥就地消纳,优先采用淤泥吹填形成滩涂或筑岛的方式。
在传统的滩涂或筑岛工程中,人们一般采用设置混凝土挡墙形成拦淤坎或在水中打入管桩成墙拦淤等方式使之成型,但由于长期实践发现,硬质围堰切断了水与岸坡土壤间的生态联系,不易覆绿,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发展不符,因此硬质围堰已逐渐被淘汰。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挡泥墙逐渐成为滩涂恢复或筑岛的首要选择,其技术要点在于不需要湖泊降排水的情况下,利用挡泥墙内外压力平衡的特点,就地取材形成自稳挡泥坎,与硬质挡泥墙相比,具有丰富生态,加强水体与土壤环境交流的优点。
但是,由于湖泊地质条件较差、淤泥吹填较厚的原因,传统生态挡泥墙难以形成稳定结构,不能阻止淤泥滑移,同时无法满足淤泥快速脱水、降低二次污染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生态挡泥墙进行工艺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中生态挡泥墙结构,用于解决传统生态挡泥墙难以形成稳定结构,不能阻止淤泥滑移,同时无法满足淤泥快速脱水、降低二次污染的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中生态挡泥墙结构,包括多根依次排列插入在湖泊中的第一木桩,第一木桩通过多根横杆连接,由多根第一木桩和横杆在湖泊内构成木墙,木墙湖心侧支撑在多个杩槎上。
所述木墙具有两排,还包括插入在湖泊中的多根第二木桩,第二木桩通过多根钢丝绳与木墙固定连接。
在两排木墙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底部与湖底接触,透水土工布顶部与木墙顶部固定连接。
在木墙湖岸插入有多块竹跳板,各块竹跳板依次排列设置,由多块竹跳板在木墙一侧构成竹墙,在竹墙与木墙之间间隙内填充有草袋。
在相邻的两根第一木桩之间插入到第三木桩,第一木桩与第三木桩之间通过铁抓钉固定连接。
在木墙湖心侧设有淤泥支撑背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生态挡泥墙稳定性,增加滩涂淤泥吹填厚度,加快淤泥脱水速度,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工程投资和减少占用耕地而采用淤泥就地消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09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测温仪器的防护架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LED工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