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49932.6 | 申请日: | 202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3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和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41M5/00;B32B15/04;B32B15/00;B32B15/20;B32B33/00;B32B27/06;B32B27/30;B32B27/32;B32B25/08;B32B27/20;B32B15/082;B32B15/08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领汇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92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印刷 导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包括金属箔和高分子基体层,所述金属箔上表面固定连接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固定连接高分子基体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金属箔和所述高分子基体层中间,所述高分子基体层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膜,所述第一连接膜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抗静电层,所述第一连接膜连接所述高分子基体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层,所述金属箔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膜,所述第二连接膜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抗静电层,所述第二连接膜连接所述金属箔和所述第二抗静电层,有效地解决产品在使用过程和加工印刷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问题,减少因摩擦或电磁感应而带来的静电积累,从而在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是产品的使用性和寿命性得到了延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片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
背景技术
导电橡胶主要以高性能硅橡胶为基料,配特种填料(如铜镀银、铝镀银、玻璃镀银、石墨镀镍颗粒等)和助剂,并经严格受控的工艺制作而成。目前导电橡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制成:一种是采用金属粉末或炭黑与橡胶混合一起压制而成,由于金属粉末或炭黑呈混乱状态,粉末容易脱落,导电性能不均衡,导电效果欠佳,按键触发的灵敏度不高,不利于产品在高端市场的运用。另一种是金属导电体压在硅胶的一侧或两侧,由高分子基体和复合在其中的带孔金属箔构成,加工时,高分子基体通过模压粘合到金属箔上,但各种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静电敏感器件,在使用给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因为摩擦或电磁感应而产生的静电积累在合适的条件下会产生放电,引起产品失效或部分元件损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包括:金属箔和高分子基体层,所述金属箔上表面固定连接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固定连接高分子基体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金属箔和所述高分子基体层中间,所述高分子基体层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膜,所述第一连接膜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抗静电层,所述第一连接膜连接所述高分子基体层和所述第一抗静电层,所述金属箔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膜,所述第二连接膜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抗静电层,所述第二连接膜连接所述金属箔和所述第二抗静电层。
优选的,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1微米至2.5毫米之间,所述高分子基体层的厚度为0.1毫米至2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基体层是指硅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天然橡胶、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以及纤维增强塑料。
优选的,所述金属箔是含有孔洞的镍丝、铜丝等材质的所连接的立体编织网或者薄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膜和所述第二连接膜为聚苯乙烯膜或者聚乙烯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抗静电层和所述第二抗静电层表面可涂布印刷,所述第一抗静电层和所述第二抗静电厚度为10至30微米。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部两侧安装抗静电层,有效地解决产品在使用过程和加工印刷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问题,减少因摩擦或电磁感应而带来的静电积累,从而在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是产品的使用性和寿命性得到了延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箔和高分子基体层中间位置按照隔离层,是为了在进行热压过程中,可以紧密固定两者之间的位置,使其牢固的贴在一起,也避免一些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基体流到导电层的一侧从而导致导电性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静电层和高分子基体层以及金属箔之间安装连接膜,除了起到连接的作用以外,也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以及抗冲击作用,保护了内部高分子基体层和金属箔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静电的印刷导电片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和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和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49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柚子茶的茶叶填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药生产用减少VOC排放的装置